三大致命傷:曠視、依圖們注定不會成為新一代BAT、TMD
10年後,當前大名鼎鼎的中國人工智能獨角獸們,就會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雖然未來人工智能革命的諸多領域都面臨不確定性,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沒有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能成為家喻戶曉的科技巨頭。

雖然2000年代的互聯網時代和2010年代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造就了中國當前的科技巨頭,例如被稱作BAT的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以及被稱作TMD的頭條系、美團和滴滴出行,不過,即使過度熱情的投資者培育出十多家總價值達到數百億美元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人工智能時代卻無法造就可以與BAT或TMD媲美的科技巨頭。
《日經亞洲評論》在一篇報導中指出,阻礙中國人工智能獨角獸成為新一代BAT、TMD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缺乏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客戶可以自行開發人工智能技術,以及面向企業和政府而非面向消費者。
最為重要的是,隨著這些估值高高在上的人工智能獨角獸“跑步”上市,它們的致命缺陷也暴露無遺:它們沒有——可能永遠也不會有可持續的長期商業模式。包括曠視科技、依圖、寒武紀和雲知聲在內的人工智能獨角獸,都在招股書中披露了高達數十億元的虧損。
以曠視科技為例,2016年-2019年上半年,虧損分別為3.43億元、7.59億元、33.51億元、52億元。當中僅2019年上半年的淨虧損就達到52億元,與2018年上半年的7.29億元相比,同比擴大613.3%。
雖然人工智能企業必須在研究方面投入重金,而且仍然處於創收的早期階段,但巨額虧損是不可持續的。更令人擔憂的是,它們都嚴重依賴政府合同或少數幾家大客戶。
對於中國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來說,另一個核心困境是:它們的大企業客戶會外包這類關鍵業務功能嗎?大型銀行會在關鍵任務項目中將最敏感的數據“交給”外部人工智能企業嗎?一家大型零售商,會為了它們自己也可以開發的算法,而與外部人工智能企業分享它們獨有的數據嗎?
從FAANG到BAT和TMD,這些科技巨頭都設有規模龐大的人工智能部門,尤其是Facebook、谷歌和百度,已經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業務的方方面面,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表現不比這些獨角獸差,不大可能採用後者的技術。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平民化和人才日趨增多,即使是規模較小的傳統廠商,也會招聘人才,成立人工智能部門,在業務中整合適合自己的人工智能技術,不會完全依賴人工智能獨角獸的技術。
在極少數情況下,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是肯定的。但是,隨著曾經不可逾越的技術障礙的崩塌,天平開始向不利於人工智能企業的方向傾斜,尤其是在數據是獨有的,而且掌握在傳統企業手裡的情況下。
這還為人工智能獨角獸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由於人工智能可以為包括從金融服務到醫療、零售和教育在內的各行各業賦能,它們需要為眾多行業開發解決方案。雖然難度說不上高,但必須針對眾多行業定制產品,提高了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實現規模經濟的難度。鑑於所有人工智能獨角獸幾乎瞄準相同的垂直領域,進一步提高了競爭的激烈程度。
面向企業而非消費者,是中國人工智能獨角獸硬傷
業務面向企業、政府部門而非消費者,是中國人工智能獨角獸無法成為新一代BAT、TMD的又一個原因。由於主要向其他企業、政府部門提供後端硬件和軟件,人工智能企業不會成為服務數以十億用戶的平台型科技巨頭。
拿中國的BAT和TMD,以及美國的FANNG(指Facebook、蘋果、亞馬遜、NetFlex和Google母公司Alphabet)來說,它們無一不是面向消費者開展業務,用戶數以億計,甚至高達20億。反觀IBM、甲骨文和思科等面向企業客戶的傳統IT廠商,表現要遜色得多。
以曠視科技為例,去年上半年,約73%營收來自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產品,換句話說,也就是政府部門;依圖大多數營收也來自政府部門。這種客戶集中的情況在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可能普遍存在。
人工智能獨角獸能否持續獲得政府合同存疑。與海康威視和大華等傳統監控攝像頭廠商、公共安全服務提供商相比,曠視和商湯科技等公司不具備“最深的護城河”。隨著海康威視和大華等廠商改進它們自己的人工智能算法,大多數人工智能企業的優勢正在遭到侵蝕。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革命,不會徹底改變我們的商業和生活,或者不會有人工智能企業達到相當大規模並實現盈利。面向物流自動化和自動送快遞服務的企業,最有可能實現盈利。
但是,這些誕生於大學實驗室的人工智能獨角獸能掀起多大風浪還有待觀察。一種更可能的情況是,賦能部分垂直行業的人工智能公司,最終會被這些垂直行業的傳統公司所收購。
最終,隨著人工智能使人們的生活更智能化,中國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以及它們的投資者、客戶和最終用戶,都可能從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中受益。但是,在買進這些人工智能獨角獸的股票時,散戶需要更加謹慎,因為它們招股書中所列的風險都是真實存在的。
從寒武紀上市情況來看,儘管作為AI芯片第一股IPO光速過會,但是後續情況並不輕鬆。寒武紀上市首日,漲幅高達358.15%,最高市值達到1180億元,收盤時漲幅為229.86%。不過寒武紀並沒有能夠保持住向上的趨勢,在持續幾天的熱度散去之後,寒武紀開始下滑。今天寒武紀一度跌至166.16元,市值為664.8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