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廠為什麼不會長期僱傭“提桶人”?
中國文人都是聰明人,他們不直接勞動,但會歌頌勞動人民,或者替勞動人民大聲疾呼,把本質普通的勞動畫面裝裱得高大上,比如這一陣子流行的打工人,讓大量的普通人都享受到鎂光燈和關注度,從而能繼續兢兢業業地工作,同時,安貧樂道地生活。除了打工人之外,文人們最近又發明出一個新詞兒:提桶人!意思是:打工者提著桶,裝著生活最低必需品,來去匆匆,他們之所以如此將就,只是想賺一些錢,然後,再也不要回來。
遺憾的是,他們根本找不到體面穩定的工作,只能提著桶,反复地進出於電子廠、建築工地和裝修公司。筆者最早見到“提桶人”是在十幾年前的春運火車上,那時候的打工者硬擠進車廂裡,就好像把午餐肉塞進罐頭里一樣,但手里扔不忘提著一隻大桶,裡面裝著水杯、飯盒、手套、再加上小型的臉盆等等。提桶人在車廂裡很輕鬆愜意,時而拿出一瓶二鍋頭,把酒言歡,時而拿出撲克打升級消耗時光,時而又掏出香煙相互散了…
相比於工作上的重複與單調,擠擠春運火車真算是一件“放鬆”的事兒了,更關鍵的是,十幾年前的“提桶人”最起碼有輕鬆寫意的時候,他們打工可以養活全家,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活得很好,樂於提著桶奔波一生。十幾年後,提桶人依舊存在,收入雖有所提升,也有動車可以坐,但養家消費也直線上升,導致他們在精神世界裡充滿焦慮。
原地轉圈,提桶人是新時代的駱駝祥子?
十幾年前,提桶人主要存在於建築行業,他們隨建築隊入住工地,簡易房子就是他們的臨時家庭。當他們被拖欠工資、剋扣血汗錢時,也曾以一個整體的身份受到廣泛關注,以至於,“不准拖欠農民工工資”成為最高管理者都關注的民生話題;時過境遷,建築工地的提桶者依舊存在,但早已失去新聞價值和資本運作潛力,取而代之的則是電子廠的打工者,他們是新時代的提桶者,也是頗具新聞價值的一個群體:年紀輕輕,卻看不到前路。
作為一個長期的製造觀察員,筆者曾花費大量時間關注“派遣工”群體,這裡充滿著江湖氣息,也有太多打工者的人生喜樂。其實,所謂派遣工,就是人力公司招募員工,然後,把這些員工派到大型電子廠工作。這意味著,和工人直接簽訂合同的並非企業,而是勞務派遣公司。基於如此操作,企業和員工都有更靈活的操作空間:
具體來說,就是關於五險一金的繳納:正規的大型企業都會給員工繳納五險一金,比如劉強東曾信誓旦旦地說:我們從來不和派遣公司合作,給兄弟們足額地繳納五險一金,但懂行的人都清楚,五險一金最大的受益者是政府管理者,所以,法律會明確規定,大型企業必須要繳納,但對於員工來講,五險一金卻不是絕對的好事兒,甚至是一種負擔。因為這部分錢是由企業和員工按比例分攤繳納的,一般員工的應發薪水是5000塊,扣掉自己的份額就只剩下3800元了,更窩心的是,提桶人都是短期工,他們離開所在的城市之後,會受限於種種規定,不能移轉社保和公積金,久而久之,這就變成了一筆死賬。正因如此,提桶人更在意的是到手的工資,而非長期的保險規劃。
大概是因“死賬”太多,監管者對派遣公司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電子廠的訂單也不穩定,導致無法長期僱傭“提桶人”。漸漸地,派遣公司成為隨訂單變化調節人力的潤滑劑。量產高峰期,如iPhone剛發佈時,派遣返費會飆高到10000元,員工三個月的總收入可達到兩萬元。提桶人正是奔著高額返費來的,好像吸食毒品一樣,他們的心態就是:提著桶,湊湊合合地工作兩個月,掙到足夠多的錢,然後,再也不要回到這裡。正如駱駝祥子認為:他只要拉著洋車,持續地奔跑,就能改變而生。遺憾的是,祥子沒能靠洋車改變人生,而提桶人每逢量產高峰期,又都會回到原點,“吸食返費”,年復一年。
終身僱用,哪裡可以安放提桶人?
顯然,提桶人沒有長期的職業規劃,也無法享受養老保險,他們只能盯著高額返費,變成派遣公司的資源,提著桶穿梭於各大電子企業,有時候甚至要坐大巴,長期往返於山東、上海、江蘇以及河南等地。在如此背景下,提桶生活難以安定,技能也無法有效提升,一個完美而且可怕的惡性循環就此生成;而在企業層面,提桶的現像也非常惱人,即便是最簡單的流水線工作,依舊需要培訓,需要讀懂SOP、識別物料,需要知道操作的風險點,有些安裝螺絲的工作,需要形成肌肉記憶,這些都因“提桶人”的進進出出而增加額外成本,至於說,友情、尊重、默契這些事兒就更加無從談起了。
毫無疑問,提桶人只能是時代發展過程中的臨時現象,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或者消除高額返費的成本壓力,勢必會全面開發自動化,用機器取代自然人工。到了那個時候,提桶人可能連一份臨時的工作都找不到,所以,他們現在非常有必要修煉一項穩定技能。
此外,日本的豐田公司在早期發明流水線時,已經考慮到員工的職業發展。事實上,最早的汽車都是高級技工生產的,他們擁有大師級別的技能,但大師鳳毛麟角,汽車產量非常低。為了能提高產量,豐田的企業主率先把汽車總裝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小步驟,逐漸發展成流水線,產能因此大幅度提升,但豐田的工人發現自己技能單一,隨時會被取代,職業生涯充滿風險,於是組建工會,要求豐田承諾實行終身僱用制度。權衡之後,豐田接受工會要求,同時,提出工人要再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最後,一個完美的正向循環出現了,同時,構建起以“工齡”為核心的晉升系統。
不吹不黑,提桶人的工作崗位也並非完全沒有前途,一般的大型企業裡都有完善的晉升制度,管理者更是把“老流水線員工”視作寶貝,如果能抵制高返費的誘惑,長期在一家電子廠工作,是完全有機會分享到企業發展紅利的。事實上,普通員工做得好,可以晉升為拉長,然後是組長、車間主任。如果能趕上開疆擴土的建廠大事件,則有可能一躍成為中高層。總之,只有在穩定的環境中才能謀求發展,常年提桶不可取。(科技新發現康斯坦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