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當選後,科技巨頭會有好日子嗎?
美國大選選舉日後第三天,多個“搖擺州”的計票終於趨近尾聲。截至北京時間20時,根據計票數據,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保有0.3個百分點的優勢,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內華達州的領先趨近1個百分點,在佐治亞州同樣領跑,拜登無限接近總統寶座。
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引發了一波又一波的話題。在受新冠疫情影響的一年,拜登和特朗普究竟誰能當選,切實關係到各方利益,這其中也包括美國當地企業,尤其是矽谷。
在大選之前,矽谷的科技巨頭紛紛慷慨解囊,希望可以扭轉特朗普總統對中美科技脫鉤造成的損害。
特朗普頻頻對中國企業出手,也讓中企未來出海的前路變得撲朔迷離。特朗普態度已明,但假使拜登上台,他又會給科技行業帶來什麼?
如果拜登勝出,矽谷的這些科技公司至少能先鬆一口氣,至少不用在深夜面對推特風暴了。相對於特朗普的“衝動”決策,至少拜登會更尊重政治傳統和法律手段。
常駐華盛頓的律師李明偉(化名)對志象網表示,美國看重知識產權,論影響,可能會更集中於高科技企業,但表面上肯定不會針對中國企業,如果一家印度企業進入美國,危害到國家安全、洩露私人信息,美國也會對此進行打壓。
但國內一位關注TMT領域的律師王杰(化名)稱,很多問題是大國在技術領域的博弈,加強對科技巨頭的監管和“針對”中國公司並不衝突。
但普遍觀點認為,拜登也不會在這一問題上比特朗普政府走的更遠了。
向左還是向右?
接下來四年,科技行業是要繼續面對特朗普政府的“衝動”決策,或是應對拜登政府逐漸繃緊對科技行業的弦。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公共政策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下稱“ITIF”)最近的研究顯示,在全球平均創新力上,美國有可能在未來一兩年內輸給中國。但拜登的策略是加大對研發的投入,特朗普則提議增加對人工智能的投入,但一直在試圖削減對研究的整體支持。
外媒分析稱,若拜登當選,科技產業的根基將比特朗普政府時期更穩定。儘管拜登不太可能控制那些渴望監管這些科技巨頭的民主黨人,但至少他會有其他的優先級。打擊科技巨頭也並不是拜登議題中的重磅,在其競選網站上列出的49份文件中,沒有一份直接涉及他對該行業的計劃。
不過,據Axios援引一些熟悉拜登風格的民主黨人稱,一旦拜登上任,他可能會對科技行業採取激進舉措。這些矽谷科技巨頭面臨的兩大難題是反壟斷壓力和“230條款(Section 230)”。
近年來,民主黨人對Facebook感到越來越憤怒,因為他們認為Facebook已經成為特朗普和右翼團體傳播虛假信息和非人性化言論的渠道。
2019年1月,拜登向《紐約時報》表示,他“從來都不是紮克伯格的狂熱粉絲。我認為他是一個麻煩。”在這次總統大選中,拜登競選團隊曾多次致信Facebook,抱怨其未能撤下虛假或誤導性言論。
而拜登和特朗普一樣,也呼籲廢除“230條款”,該法律保護科技公司按照自己的意願對內容進行節制的能力,例如不需要為發布仇恨言論的用戶承擔責任。
拜登希望結束網絡平台對其用戶發布的材料的責任豁免權。雖然觀察家們對他的認真程度,以及這是否是他的優先級存在分歧。不過,7月,眾議院民主黨人在反壟斷聽證會上對Facebook、谷歌、亞馬遜和蘋果的領導人進行了譴責。
可見,假使拜登成為美國總統,針對高科技公司的監管並不會放鬆。不過,相對於特朗普慣常的“衝動”行為,應該能讓這些公司稍微喘口氣。
9月,CNN對競選做的審查報告顯示,亞馬遜、谷歌、臉書和蘋果公司的員工在7月對拜登競選活動的捐款是特朗普的三倍。
李明偉向志象網表示,對美國科技巨頭來說,矽谷這些公司大力贊助拜登的競活動,他們可能更迫切的希望拜登當選後能帶來一些相對溫和的政策。美國科技巨頭的很多服務都採用外包形式,6月開始,特朗普開始限製針對高技術人才的H-1B簽證,導致人才短缺,這對這些矽谷科技巨頭來說是巨大的損失。而拜登所代表的民主黨一貫是鼓勵移民的。
李明偉稱,拜登如若當選,相比特朗普以美國優先的觀念來說,他更注重全球化的理念,受利益這也是美國科技巨頭所迫切需要的。
其次就是科技外包問題,很多赴美的計算機人才都是印度人,壓低了勞動力成本,也會降低了科技公司的人才成本,這些都是受經濟利益驅使。
另一種壓力
特朗普的政策讓不少中國出海公司都為之一顫。8月初,特朗普政府想在當地要封殺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要求字節跳動剝離TikTok美國業務。同時還想要封殺騰訊微信,但都因為不符合法規,沒能如願以償。
“很多科技公司都不喜歡特朗普在中國問題上的做法”,ITIF總裁羅伯特·阿特金森(Rob Atkinson)說。
據《日經新聞》報導,科技界都把希望寄託在民主黨的勝利上,以求能夠扭轉中美科技脫鉤的局面。從民主黨競選活動的主要捐贈者上就可以看出,據非營利組織響應性政治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統計的數據顯示,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亞馬遜、蘋果和Facebook在拜登競選委員會的前七名捐款人中佔了五席。而特朗普最主要的總統競選捐款人,沒有一個是來自科技行業。
自去年美國將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以來,已直接導致向華為供貨的美國供應商損失數十億美元。今年,隨著兩國之間關係愈為緊張,特朗普政府找到了新目標,開始對包括TikTok在內的中國科技公司進行打壓,這將可能為美國科技行業帶來更大損失。
但如果拜登當選,他會不會對中國出海的科技公司採取比特朗普政府更嚴格的措施?常駐華盛頓的律師李明偉對志象網說:“目前還看不出。他(拜登)對這方面的事情好像很少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態度,至少針對中國我覺得是沒有的。”無論誰上台,也都要依法律辦事,不會說專門為了打壓中國而做,當然如果有企業觸及到國家安全、公民信息洩漏,這是有標準的。
李明偉還提到,對中國高科技企業來說,美國人認為中國企業盜取他們的知識產權,在這一點上,特朗普政府在做,毫無疑問,拜登未來肯定也會持續關注這一點。所以從實質上的影響來說,可能比較集中於高科技企業,但表面上肯定不會針對中國企業,如果一家印度企業進入美國,危害到國家安全、洩露私人信息,美國也會對此進行打壓。
國內一位關注TMT領域的律師王杰對志象網表示,“可以預測的是,對於科技巨頭加強監管,控制其影響力,是世界範圍內共通的趨勢,這點恐怕不會因為大選而改變。只是拜登比較尊重政治傳統和法律手段,也會經過更詳細的論證,對科技公司來說可預測性會更強。”
在王杰看來,加強對科技巨頭的監管和“針對”中國公司可能會並存。雖然目前看來拜登確實相對“溫和”一些,但他也提到,很多問題是大國在技術領域的博弈,領導人個人風格只是其中一個因素。
未來,如果牽涉到中國出海的科技公司,美國可能還是會圍繞數據安全問題做文章。
來自美國著名的智庫之一布魯金斯的韋斯特(West)認為,即使是拜登當選,人們對中美關係解凍相對不樂觀也並非毫無緣由。他說:“拜登也會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只是因為美國已經朝著想要更強硬的立場發展。只不過他會更注重這個過程。這一點上,我覺得他不會比特朗普政府走的更遠。”
Wedbush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在給投資者的一份說明中表示,許多華爾街分析師預計,拜登政府將在中國科技和政策問題上採取略微柔和的立場。
用ITIF阿特金森的話來說,“在拜登擔任總統期間,人們最起碼不會看到這種脫鉤加速。”
誰將主導美國的科技政策
如果提到拜登會對科技行業帶來什麼,就不得不提拜登班底當中的幾位關鍵人物。
8月11日,父親是牙買加裔,母親為印度裔的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身為加州參議員成為美國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這也是美國歷史上首次有黑人和亞裔血統的女性獲得美國主要政黨的副總統候選人提名。
早在十年前,哈里斯首次競選加州檢察長以來,矽谷科技巨頭就一直以極大的熱情支持她。作為一名灣區政客,哈里斯與科技界的聯繫緊密。她曾兩次當選總檢察長、成功競選參議員,雖然在競選民主黨總統中提名失敗,但她所有的競選活動都獲得了矽谷科技精英的讚助。
在哈里斯第一次州內競選活動中,仰仗知名科技投資人的大筆捐款,她籌集的資金比共和黨對手多出36%。像億萬富翁、谷歌早期投資人約翰·多爾(John Doerr)和活躍在民主黨政壇的風險資本家羅恩·康威(Ron Conway)等都讚助過哈里斯。
而她的家人、朋友和前政治助手的網絡已遍布整個科技界。哈里斯參議院辦公室的高級顧問職位成為了亞馬遜的內部說客,專注於隱私和安全問題。哈里斯的姐夫、前司法部官員托尼·韋斯特(Tony West)是Uber的首席法務官。
據紐約時報報導,雖然副總統很少制定政策,但作為前州檢察長,哈里斯有可能在拜登在司法部的政治任命中擁有發言權,包括監督執行反壟斷法的官員。她也可能對拜登政府的科技政策產生重大影響,因為拜登精力會主要放在其他問題上。
據多家外媒報導顯示,在此次拜登競選活動中,他的兩名助手布魯斯·里德(Bruce Reed)和斯特夫·費爾德曼(Stef Feldman)主要向他提供科技政策方面的建議。其中,里德在2011年至2013年期間曾擔任拜登的幕僚長,是他的頂級政策顧問,長期以來都是拜登核心圈子的成員。
值得注意的是,兒童權益組織Common Sense Media的CEO吉姆·斯蒂爾(Jim Steyer)是呼籲重寫“230條款”較知名的及有政治關係的人物之一。斯蒂爾曾幫助領導了“Stop Hate For Profit“的運動,該運動呼籲廣告商不要在Facebook上投放廣告。而斯蒂爾在這些問題上的親密盟友就是里德。斯蒂爾還和里德共同撰寫了一篇論文,呼籲華盛頓拋棄“230條款”。
另一位不容忽視的人就是米翁·克萊本(Mignon Clyburn),她是南卡羅來納州眾議員吉姆·克萊本(Jim Clyburn)的女兒。作為奧巴馬政府時期的老將,克萊本是有史以來唯一一位執掌聯邦通信委員會的黑人女性。她與拜登競選團隊中的許多人關係密切,也是拜登的盟友,被認為是幫助拜登獲得了民主黨提名的關鍵人物之一。
據Axios援引觀察人士說,克萊本會在拜登政府中獲得一份理想的工作,並看好她會成為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除非她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