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可以在不交配的情況下繁殖後代嗎?
據國外媒體報導,從小到大,我們也許都問過家長和老師“小孩子是從哪裡來的”這類問題。雖然他們給出的答案大部分可能都有些荒誕,但學校裡的生物課一般都能把事情講清楚。
人類的生育方式比較直截了當,但動物的生殖方式就要復雜得多(也有趣得多)。大多數野生動物都需要繁殖後代,但有不少物種無需交配即可生兒育女。這種現象叫做單性生殖。
單性生殖是什麼?
圖為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過程。
動物的繁殖方式分為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兩種。採用有性生殖時,雄性和雌性生物可以產生在基因上獨一無二的後代。在這種情況下,卵子和精子都不可或缺,因為它們都攜帶了產生後代所需的遺傳信息。
而無性生殖則無需配子的結合便可產生新的個體。採用無性生殖時,生物後代由從單獨母體的卵子發育而來。有性生殖的後代的基因可能千變萬化,但無性生殖產生的後代則與母體完全相同。
單性生殖便是無性生殖的一種。單性生殖的生物會通過有性生殖中用到的精子來補充基因。新個體由未受精的卵子發育而來,基因與母體完全相同。
可以單性生殖的生物要么是“兼性”,即可以在有性生殖和單性生殖中切換;要么是“專性”,即無法進行有性生殖。
有超過80種已知魚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可以進行單性生殖。這些物種只有在極端情況下才會依賴兼性單性生殖進行繁殖,如當雌性生物與雄性相互隔絕時。
下面,我們來舉一些不同類型的單性生殖物種的例子。
科莫多巨蜥
說實話,誰能想到全世界最大的蜥蜴居然能通過單性生殖繁衍後代呢?但事實的確如此!2006年,英國切斯特動物園中的一條雌性科莫多巨蜥產下了25顆蛋,但它此前從未與雄性科莫多巨蜥交配過、甚至共處一室過。
科莫多巨蜥需要依賴單性生殖才能存活繁衍。
無獨有偶,倫敦動物園裡一條在園中繁殖長大的雌性巨蜥也產下了四枚卵,而它上次與雄性打交道已經是兩年半之前了。在與雄性巨蜥交配過之後,這條雌性巨蜥又產下了一窩蛋,說明科莫多巨蜥遵循的是兼性單性繁殖。
科莫多巨蜥只分佈在全球部分地區,面臨著偷獵的嚴重威脅。因此,它們的種群構成總是很扭曲,要么雄性很少、雌性較多,要么反過來。這些雌性巨蜥似乎是由於雄性巨蜥的缺乏、才被迫採用了單性生殖。
竹節蟲
2013年,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了竹節蟲的生命歷程。他們發現,雌性竹節蟲會通過三種方法避免與雄性交配:踢腿卷腹,或改變費洛蒙(生物用於交流的一種氣味分子)隱藏自己的行踪,或是分泌降低情慾的化學物質、讓雄性竹節蟲避而遠之。
該研究總結道,在有些情況下,不交配對雌性竹節蟲是有好處的。研究人員猜測,這或許可以導致物種進化出兼性單性生殖能力。
銅頭蝮蛇
有幾種蛇類也可以通過單性生殖繁殖後代。美國印第安納州的一條銅頭蝮蛇產下了一條胎死腹中的小蛇、以及四枚未受精的卵。這條蛇是被從野外捕獲、並圈養起來的,已經九年不曾交配過了。
你能想像一條蛇無需交配就能生育嗎。
沙原鞭尾蜥
從名字便可以看出,這種蜥蜴生活在美國的沙漠和草原生態系統中。該物種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全部由雌性構成。因此,它們只能通過單性生殖繁殖後代。它們會藉助減數分裂進行繁殖,由於後代的全部染色體均來自母體,所有後代都與母體完全相同,且均為雌性。
該物種有時還會表現出類似雄性的行為,從而與其它雌性“假裝交配”、促進繁殖。
該物種採用單性生殖的主要優勢在於,它們的繁殖速度比有性生殖的物種快得多,在理想條件下可以實現種群數量的快速增長。
豹紋鯊
澳大利亞科學家在研究豹紋鯊時發現,該物種在人工圈養環境中,可以從有性生殖切換為單性生殖。
1999年,研究人員將野外捕獲的一條雌性豹紋鯊與一條被圈養的雄性豹紋鯊放在了一起。在此期間,它們先是進行了交配,然後又被研究人員分開。此後,它們又重聚和分離了好幾次,直到2012年,研究人員才徹底將它們分離開來。停止交配後,這條雌性豹紋鯊便停止了產卵。
2013年,研究人員將雌鯊與它的女兒放入了同一個水池中。有趣的是,在這段時間裡,這條雌鯊居然又開始產卵了。但更令人驚訝的是,它已經發育成熟的女兒雖然從未與雄鯊交配過,竟然也開始產卵了!
研究人員認為,這條雌鯊卵子中之所以會發育出胚胎,要么是因為雄鯊的精子可以在其體內保存很長時間,要么因為它可以進行單性生殖。而這條雌鯊的女兒很可能是進行了單性生殖,因為它從未交配過。
大多數單性生殖都是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觀察到的,如水族館和動物園等等。
動物選擇單性生殖的原因有幾條。首先,單性生殖完全規避了有性生殖需要付出的代價,雄性不需要任何投入,也不需要費心求偶,對動物來說十分省時省力。
其次,單性生殖可以幫助科莫多巨蜥等物種在無人居住的島嶼上發展壯大,只需一條雌性巨蜥,就能繁殖出一整個種群。最後,對於許多生活在沙漠等嚴苛環境中的爬行動物、昆蟲和兩棲動物而言,要想繁衍後代,也許只剩單性生殖一條路可走。
不過,單性生殖的物種往往被視為走入了“死胡同”,因為後代完全是母體的克隆,不會進行性狀結合,因此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影響,其種群數量也因此會受到嚴重威脅、容易急劇減少。(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