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巨頭還是科技巨頭?螞蟻集團屬性難界定
據報導,中國的螞蟻集團即將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這帶來了一個基本難題:這是一家甚麼樣的公司?——金融巨頭還是科技巨頭?不管是在上市前還是上市後,這對投資者來說都非常重要。螞蟻集團上市將發行344億美元股票,超過了沙特阿美去年創紀錄的294美元發行量。預期,螞蟻集團將於週四在上海和香港兩地開始交易。
螞蟻集團是從阿里巴巴剝離出來的一家公司。該公司給自己定位是科技公司,但金融監管機構表示,該公司也在他們的監管職權範圍內。
眼下,市場給科技公司的估值遠遠大於給金融機構的估值。而作為一家科技公司,總部位於杭州的螞蟻集團自然從中受益良多。分析師說,該公司還希望擺脫金融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查。
隨著北京起草有關在線小額貸款的規定,中國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機構已經在周一與馬雲及其他螞蟻集團的高管會面。其中一條規則將要求,螞蟻集團這樣的公司與銀行一起承擔違約風險,同時還限制槓桿和借貸金額——這些規則也適用於銀行監管。一位螞蟻集團發言人稱,該公司將“深入落實會議意見”。
螞蟻集團成立於2004年,當時是阿里巴巴的付款服務供應商。在中國,其核心的應用支付寶每月用戶數超過7.3億人次。
該公司還創造了一個匹配中國借款人與貸款人的帝國,用戶可以在數分鐘內申請獲得短期貸款。該公司還利用人工智能和其他先進技術,促進支付和借貸服務,並提供從保險到理財等產品,進一步擴大業務版圖。
螞蟻集團表示,這意味著該公司主要是金融機構的技術供應商。馬雲也說,螞蟻集團更像是一家“科技金融”公司,而不是“金融科技”公司。
但持懷疑態度的人認為這個說法難以令人信服。他們表示,金融監管機構不太可能會因為該公司今年剛剛把名字從螞蟻金服改成螞蟻集團,就減少對其的關注。
目前,螞蟻集團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知情人士透露,在螞蟻集團大多數承銷銀行內,負責這次IPO的是科技團隊,而非金融銀行家。IPO的定價也帶有明顯的科技股風格。
兩地IPO讓螞蟻集團的估值達到了3120億美元,是該公司2021年預期淨利潤的31.4倍。兩名知情人士稱,一些投資者認為,螞蟻集團這次IPO的估值可以達到4000億美元或更高。相比之下,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銀—中國工商銀行,其市盈率約為6倍。
兩三年前,隨著中國監管機構加強審查以控制系統中的金融風險,螞蟻集團也走上了從金融到技術的轉變之路。去年,該公司收入的大部分首次來自數字金融技術平台產生的費用。
螞蟻集團的高管經常強調,技術是該公司的NDA。“自16年前成立以來,數字技術已經成為我們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席執行官胡曉明最近說道。
該公司的招股書上寫道,螞蟻集團60%以上的員工為工程師和程序員。兩名知情人士稱,該公司提供高科技風險分析,但最終的貸款決策仍取決於銀行本身。分析師說,和傳統上依靠抵押品來確定信用度的銀行不同,螞蟻集團的風險建模算法利用的是其收集的數據。
大力推動螞蟻集團向技術轉型的馬雲,最近表示,金融監管已經過時,非常不適合希望使用技術推動金融創新的公司。
然而,中國的金融監管機構對金融科技的態度卻是越來越謹慎。他們認為,螞蟻集團提供的匹配借貸雙方的業務模式,主要仍舊是金融服務。
中國銀行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前官員嵇少峰表示,馬雲對監管機構的評論表明,金融科技的發展與金融監管之間存在深刻衝突。
“雖然螞蟻力圖去金融化,強調數字科技,但信貸在其主營業務收入中的絕對占比和極高的槓桿率一直被監管部門及資本市場重點關注,”嵇少峰在一篇專欄文章中寫道。
螞蟻集團的最賺錢業務——消費信貸,其收入建立在利息之上。分析師估計,該公司對其所提供的貸款平均收取30%-40%的利息分成。
“這就是為什麼螞蟻集團招股書中所寫的利潤如此豐厚,甚至比銀行利潤還豐厚,”一名知情人士說,“就業務而言,你可以把螞蟻集團視為與所有貸方的銀行同業。 ”
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在最近一次會議上表示,防止金融科技成為規避監管非法套利的手段,防止金融科技助長贏者通吃的壟斷。“金融科技並沒有改變依靠信用使用槓桿的金融本質,”她說。
中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周日也發表聲明。該聲明被廣泛認為是對圍繞螞蟻集團本質討論的一個回應。聲明寫道:“既要鼓勵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也要加強監管,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有效防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