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巨頭禁止“反疫苗”群體廣告投放降網站搜索優先級別
有人讚成疫苗接種,就有人反對疫苗接種,那些猶猶豫豫的中間派,成為雙方爭奪、拉攏、施加影響力的焦點。哪一派的宣傳猛、聲量大,廣告多,那麼哪一派就可能更有優勢。這群被稱為“反疫苗”群體在全球新冠疫情的背景下突然走到聚光燈前,人數不多,很能鬧騰。
“反疫苗”群體不斷創建新的網站,攻占Facebook小組,甚至走文化路線,拍攝視頻和電影來散佈有關疫苗的錯誤信息,尤其是強化長期以來一直被人認為“疫苗會導致自閉症的說法”。
這個時候,批評這些人是邪教也不過分。

漏屋偏逢連夜雨,外媒有觀點稱:全國各地反對隔離的抗議活動已成為反疫苗活動家的沃土,預示著未來政府為主導的推行疫苗的努力將面臨癱瘓。這種觀點產生的原因是觀察到兩場運動之間,彼此互助,互漲氣焰。
“反對留在家裡”運動的口號是“反對過度隔離”。
“反對接種疫苗”的口號是“我不同意”。
不接種疫苗,誰遭殃?據《知社學術圈》報導,2008年美國明尼蘇達州,反疫苗群體盯住滲透了一個小型猶太人社區,令其疫苗接種率從90%以上跌至45%以下,直接造成該社區麻疹的爆發,感染了70多名兒童。
反疫苗運動廣泛傳播疫苗會導致其他疾病的錯誤觀念。甚至,反疫苗”群體推出了一個活動,呼籲川建國總統解僱政府的頂級傳染病專家安東尼·費奇博士(Dr. Anthony Fauci)。
近年來,谷歌已採取打擊“反疫苗”言論的廣告措施,比如降低“反疫苗網站”的優先級。
美國Facebook公司也擺正態度,開始清掃反對疫苗相關信息。2020年10月13日,一項新的全球政策出台,禁止廣告“勸阻人們接種疫苗”。
“我們不希望疫苗接種廣告出現在Facebook平台上。——美國Facebook公司:禁止宣傳疫苗廣告” 。
美國Facebook公司全球活躍用戶超過30億。長期以來,Facebook公司稱其希望鼓勵言路暢通,但是,公共衛生組織和其他批評家敦促Facebook在其平台上消除錯誤信息,尤其是大規模氾濫的和普遍存在的信息。

美國時間2020年10月13日下午,世界衛生組織社交媒體經理Aleksandra Kuzmanovic說:“可靠的信息對於獲得確保安全有效的疫苗很重要。我們歡迎Facebook公司升級更新其疫苗廣告政策,以禁止勸阻人們接種疫苗的廣告。”
還談道:“我們的目標是幫助有關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信息傳播給廣泛的人群,同時禁止帶有可能危害公共衛生工作的錯誤信息廣告。現在,如果廣告明確禁止某人接種疫苗,我們將予以拒絕。
但是,我們仍然允許宣傳支持或反對有關疫苗(包括新冠疫苗)的立法或政府政策的廣告。我們將繼續要求所有投放這些廣告的人都必須獲得授權,並在明顯位置告知廣告費付款人,以便人們可以看到誰在背後投放廣告。
我們會定期圍繞與社會問題有關的廣告來完善我們的方法,以捕獲有關Facebook公司上發生的敏感主題的辯論、討論和輿情。雖然我們可以在某些領域縮小執法範圍,但在其他領域則可以擴大執法範圍。”
2020年,Facebook公司打擊了有關新冠病毒的騙局和虛假報導,禁止了世界衛生組織和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等全球衛生組織發現的疫苗錯誤信息和惡作劇。
Facebook的態度是“我們不允許廣告被世界領先的衛生組織(例如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公開標為帶有疫苗騙局的廣告。”除了公司“明令禁止”勸阻人們接種疫苗的廣告,同時還宣布推出一項新的新冠病毒疫苗宣傳活動。
雖然少賺了一些廣告費,但是Facebook對待這類廣告收入是有態度、有行動的。

但是,對於風雲詭譎的市場與社會環境來說,“公司政策”並不是萬能的。
該禁令也僅適用於付費廣告,並不適用於數量大得多的常規帖子、討論、評論、點贊,包括擁有大量粉絲的用戶和在疫苗錯誤信息氾濫的私人群體中發布的帖子。舉個例子就好比微信只禁止微信廣告,而不禁止聊天群裡的錯誤信息和公眾號裡的胡言亂語。

美國斯坦福互聯網觀察實驗室(Stanford Internet Observatory)的Renee DiResta也告訴美國國家公共電台,這意味著這項公司政策,可能對於那些在已經持懷疑態度的人群和團體中傳播關於疫苗的錯誤聲明,起到有限的作用。
她表示:“這對於防止人們利用廣告來鎖定新受眾很重要。但我們不應指望這會讓已經身處兔子洞的人感到不安。”這句話裡的“兔子洞”是一種隱喻,指的是“反對接種疫苗人群給自己建造的狹隘的世界觀”。
更糟糕的是,假新聞更吸引眼球,反疫苗之類的假或錯誤信息內容更容易被讀者點擊進入。這一點,相信每個網民都深有體會。
全球新冠疫情給互聯網巨頭帶來很多難以處理的事情,這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疫情並不局限於一地一域。科技巨頭不得不從更廣泛的角度來定義,什麼是權威、有信譽的,健康的信息。而科技企業的責任又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