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核所集體離職事件已處理涉事所長新添重要職務
50多天之前一度引發輿論軒然大波、由國辦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入駐調查的“中科院核所集體離職事件”後續如何?澎湃新聞近日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針對此事,中科院已在8月份作內部低調處理。核所官網顯示,該所現任所長仍為2019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的吳宜燦。
澎湃新聞記者楊漾
6月中旬集體離職事件發生後,澎湃新聞在7月的調查中發現,90多人集體出走中科院合肥院核所並非“更換保安”的衝突所致,而更接近於所、院矛盾激化的結果:核所特有的高壓管理模式遭到合肥院內改革的衝擊。吳宜燦是核所的靈魂人物,除了中科院院士和核所所長身份外,他將很大精力投入科研產業化,是技術產業化平台中科鳳麟創始人。同時,中科鳳麟與6月、7月內密集註冊成立的一系列“安徽中科鳳麟系”公司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
吳宜燦
值得注意的是,近半個月來,吳宜燦以院士身份出席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所(下稱中科院合肥院)內的重要會議,並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推介了其團隊研發的“核電寶”。在近日被問及“核所集體離職事件”的調查進展及處理結果時,中科院合肥院院辦的一位工作人員以不接受采訪為由拒絕透露。
據官網消息,9月3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召開第五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十四五發展規劃。會上,合肥院副院長宋雲濤宣讀了《關於合肥研究院第五屆學術委員會換屆的通知》。“本屆學術委員會由39位院內外專家組成,劉文清院士擔任主任委員,李建剛院士、吳宜燦院士擔任副主任委員。”
這是6月中旬90多名核所原員工在同一天集體提出離職申請之後,吳宜燦首次出現在公開的合肥院會議消息中。
與此同時,8月26日,合肥院網站還報導了吳宜燦團隊的相關研究成果。該消息稱,“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吳宜燦院士團隊與國家核安全局聯合開展的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相關研究工作取得新進展,成果在《中國科學:技術科學》2020年第50卷第8期上發表。 ”
除了在院內參加重要會議並出任學術委員會重要職位,吳宜燦還參加了8月26日-29日在陝西西安舉辦的2020年反應堆物理會議,並發表演講。
據中國核網報導,“8月2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宜燦在全國反應堆物理大會上發表學術演講時提出了第五代核能係統(簡稱為“核5G”)的主要特徵,認為其將成為未來核能的主要發展方向。……通過回顧核能發展歷史並分析未來發展趨勢,吳宜燦院士提出並闡述了第五代核能係統的初步概念,認為’核5G’將基於’從源頭確保核安全’的基本理念,未來會在多元化應用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而’靈活性、親近性、智能性’可能成為’核5G’的重要技術特徵。”該報導還稱,“吳宜燦院士還介紹了其團隊在超小型移動式先進核能係統’核電寶’的研發概況,’核電寶’是對’核5G’的探索與實踐……”
但業內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核5G”的說法有蹭熱點之嫌,行業裡並不存在這一概念,業內對於“第五代核能係統”也尚無成熟的概念界定和目標定義。
據澎湃新聞了解和梳理,從核能發電系統的歷史演變與改進歷程來看,核反應堆大致可劃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代核電站為原型堆,比如上世紀50年代前蘇聯的實驗性核電站和美國的希平港原型核電站,其目的在於驗證核電設計技術和商業開發前景;
第二代核電站為技術成熟的商業堆。上世紀60年代後期以來,世界上陸續建成電功率在30萬千瓦以上的壓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等核電機組,目前在運的核電站絕大部分屬於第二代核電站;
第三代核電站為滿足美國用戶要求文件(URD)或歐洲用戶要求文件(EUR)的核電機組,其安全性和經濟性均較第二代有所提高。背景是為解決三里島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嚴重事故的負面影響,核電行業集中力量對嚴重事故的預防和後果緩解進行了研究和攻關,上述用戶要求文件進一步明確了防範與緩解嚴重事故、提高安全可靠性和改善人因工程等方面的要求。
第四代核能則具備更多優勢,包括固有安全性高、經濟性好、可持續發展、極少的核廢物、防止核擴散。2002年,第四代核能係統國際論壇選定鈉冷快堆、鉛冷快堆、氣冷快堆、超臨界水堆、超高溫氣冷堆和熔鹽堆六種最具發展潛力的堆型,組成第四代反應堆系統,中國在建的示範快堆、高溫氣冷堆都屬於四代堆。
吳宜燦在前述行業學術會議上提到的“核電寶”,並不是常見的手機 “充電寶”,究其本質就是小型核反應堆的一種。由於身型小、功率規模靈活,能用於供電、城市供熱、工業供汽和海水淡化等多種功能,核電小堆的未來前景被看好,各大核電集團均有技術佈局,但全球範圍內仍處於建造和推廣的前期階段。
早在2016年,就有媒體報導“中科院將推出世界首台迷你核電寶”,但該消息當時就曾遭到質疑。
當時的報導稱,“經專家組鑑定,由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設計研發的世界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鉛基堆冷卻劑技術綜合實驗迴路’和’鉛基堆冷卻劑氧測控技術’,實驗能力和運行參數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核心技術自主化。”“未來,我國將率先推出只有集裝箱大小的迷你型核電源裝置’核電寶’。”
“核電寶”並非如該報導所稱般近在眼前,上述兩項成果距離真正的商業化小型堆還隔著幾十年的試驗驗證及工程化距離。
據澎湃新聞了解,吳宜燦團隊的鉛基堆冷卻劑迴路研究,更多是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加速器驅動次臨界潔淨核能係統(ADS)研究的衍生物。2016年9月,吳宜燦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一個迷你小型反應堆的建設,並將它命名為麒麟號’核電寶’。”
但時至今日,未見該團隊披露過鉛基堆“核電寶”的實際建設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