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被碰瓷了
提起“天眼”,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或許就是貴州山窩裡的那口“大鍋”。沒錯,歷時22年,耗盡科學家南仁東一生的心血,這才有了足以領先世界二三十年的“中國天眼”。可如今,這個世界級的IP,竟然被用在了煙草上面。日前,科技日報記者調查發現,一包叫“天眼”的香煙在貴陽市場上悄然流行。這是純屬巧合,還是跨界聯姻?
位於貴州平塘的“中國天眼”。
市場上銷售的“天眼”香煙。
當“天眼”成了一包香煙
是弘揚科學家精神,還是“蹭熱點”?
神秘紫色的天幕中,地平面及“天眼”全景模型由近而遠,綴以瑰麗星雲和燦爛繁星,“FAST”的簡稱躍然其上……從外包裝上看,科技感十足。市場上流行的這包香煙,以“天眼”命名,號稱是全球第一包星空題材捲菸。
在此之前,或許很少有人會把“中國天眼”和香煙聯繫起來。事實上,這包“天眼”煙,悄然間已經上市兩年了,由中國煙草總公司貴州省公司和紅雲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
在紅雲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官方網站上,對“天眼”煙如此闡述——以“中國天眼”命名,致敬“中國天眼”所蘊涵的偉大科學精神和奮鬥精神。
紅雲紅河集團官網新聞截圖
提及這包香煙的由來,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局長、中國煙草總公司貴州省公司總經理高體仁曾在發布會上公開表示,“為了更好地紀念和銘記南仁東先生,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南仁東精神,讓精神生生不息,用產品講述故事,我們提出了打造’天眼’系列捲菸產品的創意和構想……”
高體仁明確表示,正是因為有了“中國天眼”,才有了這款香煙的誕生。
位於貴州平塘大窩氹裡的“大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凝結了南仁東一生的心血和汗水。此前,它有個拗口的名字,叫“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2016年9月25日,在落成啟用時,主席在賀信中提到“中國天眼”。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主席再度點名“中國天眼”。從此,“中國天眼”或“天眼”的字眼頻頻見諸報端網端。
如今,堂堂大國重器何以成了一包香煙的名字?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貴陽市律師協會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盈科(貴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余清凱律師明確表示不能接受。他說,或許出品方的初衷是好的,但大家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將一包香煙命名為“天眼”,在外包裝上也高度關聯,確實容易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
對不起!我已經註冊商標了
商標法已很完備,該用法治眼光審視這件事
那麼,“天眼”煙是否得到相關方面授權?是否涉嫌商標侵權?
在中國煙草總公司貴州省公司,一位辦公室工作人員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商標事宜由雲南方面負責,具體情況他不知道。至於其他方面,這位工作人員不願多談。
電話聯繫了紅雲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宣傳策劃部,一位負責人在了解相關情況後,明確告知科技日報記者:此事要找雲南中煙技術部。至於聯繫方式,“沒有!”
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網站查詢得知,早在2017年3月17日,紅雲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就申請註冊了“天眼”中文商標,2018年4月23日,又申請註冊了“天眼雲煙YUNYAN HTTP://WWW.HYHHGROUP.COM SINCE 2016”“天眼雲煙FAST SINCE 2016 HTTP:/WWW.HYHHGROUP.COM”,三個商標類型均為煙草製品。
很顯然,“天眼”商標被搶注了。而早在2016年9月25日,“天眼”就在貴州平塘建成,並進入調試階段。
科技日報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當初,煙草公司在使用“天眼”元素及商標時,和國家天文台沒有做過任何溝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為此也發過律師函交涉,但沒有得到相關方回應。
對此,余清凱表示,申請商標註冊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或有其他不良影響。從這兩點上看,紅雲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搶注的商標涉嫌侵權。當然,最終構不構成侵權,還需通過法律途徑來確認。
也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說,儘管情感上難以接受,但如果“天眼”的商標合法,也只能承認現狀。況且,市面上不乏“中南海”“黃果樹”這類的香煙品牌。
“兩者沒有可比性,不能相提並論。”在余清凱看來,早期的商標法還不完善,讓“中南海”之類的老品牌得以使用至今,這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但“天眼”面臨的情況完全不同,現在商標法已經很完備了,應該用法治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事情。時代背景不同,遊戲規則自然也不同。
“天眼”面臨的新問題
“正主”使用相關文字及圖案商標,可能會被認定為侵權
從調試到正式投用,“天眼”的科學產出令世人驚艷。在未來的二三十年內,“天眼”將繼續保持著世界一流的地位,知名度和影響力毋庸置疑。也正因為如此,一些單位或個人在申請商標時,總想蹭一蹭“天眼”的熱度。
截至2020年8月7日,在國家知識產權商標局官網以“天眼”作為關鍵詞檢索,可以查詢到1106件商標註冊申請記錄。其中,下手最早的是貴州克度天眼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10月28日至11月4日,貴州克度天眼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陸續成功申請註冊了“克度天眼”商標,涵蓋45個分類,且商標對應圖案就是“天眼”的“大鍋”造型。換言之,如果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要使用相關文字及圖案商標,很可能會被認定為侵權。
2017年3月17日,紅雲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申請註冊了“天眼”中文商標,之後在類似商標的註冊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似乎有所收緊。貴州紅德夏秋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天眼紅茶”、貴州日報報業集團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的“天眼新聞”、紅雲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天眼FAST”“天眼FAST SINCE 2016 FILTER CIGARETTES及圖”等商標在申請註冊時,均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駁回。
“中國天眼”近似商標註冊情況
在駁回紅雲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天眼FAST”註冊申請時,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特別提到,申請商標中“天眼FAST”為我國天眼超級望眼鏡的中英文名稱,作為商標上冊使用在指定商品上,易使消費者對商品來源產生誤認,同時亦產生不良社會影響。
敲響大科學工程品牌保護警鐘
只有把品牌保護好,才對得起科學家的心血
有意思的是,2017年8月11日,平塘縣國有資本營運有限責任公司申請註冊“中國天眼”商標時被駁回,同一商標在2019年6月4日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成功註冊。
余清凱表示,商標碰瓷也好,侵權也罷,都說明“天眼”的品牌價值所在,相關方面在品牌保護上要及時跟上,不能讓“天眼”這樣的大科學工程品牌頻頻遭到商業濫用。“從某種意義上說,’天眼’不僅僅是一個大科學裝置,它代表的是一種國家形象。只有把’天眼’品牌保護好了,才對得起科學家的心血,對得起國家和人民。”
正是“天眼”,敲響了大科學工程品牌保護的警鐘。
“在品牌保護上,’天眼’應該向’老乾媽’學。”貴州大學副教授、傳播學專家楊逐原表示,為了維護商標權益,“老乾媽曾經花費巨資四處打假,註冊了“老姨媽”“老乾娘”等100多個防禦性商標,基本覆蓋商標全部分類,牢牢築起了商標護城河。
余清凱建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和貴州省應該盡快建立起相應的聯動機制,共同保護好“天眼”這個世界性的IP,擦亮“天眼”品牌形象。
目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成功註冊的“中國天眼”商標,也僅僅涉及20個商標品類。下一步,圍繞“天眼”的品牌保護,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有沒有進一步的動作,尚不可知。
短評:“天眼”品牌保護並非要一禁了之
何星輝
盛名之下的“天眼”,商標頻頻遭遇搶注和碰瓷,似乎一用上“天眼”的名號,就什麼都靈了。可是,“天眼”這樣的大科學工程品牌,真的是唐僧肉,誰都可以吃上一口嗎?
地方上利用“天眼”做科普旅遊,畢竟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帶動地方科普文化產業,如果南仁東在世,一定也樂見其成。不過,將“天眼”IP用在香煙上,把一個大科學裝置和煙草聯繫起來,還是讓不少人感到難以接受。
作為國家耗巨資興建的大國重器,“天眼”浸透了南仁東等一大批科學家的心血,也承擔著重要的科學使命。在未來的二三十年內,它將引領中國天文走向“黃金時代”。面對這張名副其實的世界名片,面對這個實實在在的中國驕傲,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加以呵護。只有把“天眼”擦亮了,才能讓它煥發光芒,才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
也因此,當我們看到“天眼”商標被搶注被濫用時,難免無奈,難免憤慨。
國家天文台並非沒有行動。2019年,國家天文台就註冊了“中國天眼”商標,打響了品牌保護第一戰。2019年4月26日是第十九個世界知識產權日,貴州當地政府還召開了“克度天眼”系列商標知識產權保護與開發座談會,就如何保護開發使用“天眼”商標進行深入討論。當然,在“天眼”大科學品牌保護和商業化利用這一問題上,我們期待社會和有關方面能夠形成合力,有進一步的行動。
對於品牌濫用,如果不及時給予制止或糾偏,長此以往,必將讓“天眼”品牌蒙塵,有關部門當“該出手時就出手”。
當然,品牌保護也不是要一禁了之。從建成到運營,國家投了那麼多錢,不能白白浪費了這個寶貴的品牌資源。在保護得力的基礎上,如何讓“天眼”這樣的大科學品牌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最終轉化為生產力並反哺科研?這確實是一個新命題。
“’天眼’是一個無形資產,在商業化利用上有著巨大的價值。”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貴州大學副教授、傳播學專家楊逐原就表示,不妨把“天眼”的品牌保護和運營交由專業機構,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在商業化利用方面,既可以用’天眼’品牌開發一些文創產品。借助’天眼’的知名度,相關產業將大大縮短品牌推廣過程並節約巨額廣告費,很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共鳴,也能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
對於“天眼”品牌的商業化利用,全國著名科普專家王章俊也認為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他說,此舉可擴大“天眼”的影響,讓更多人了解“天眼”,這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科普方式,而且從中獲得的商業收入,也可反哺“天眼”的科研。
從NASA印上幾十萬元的愛馬仕包,到“神五”飛天時牛奶和中國航天碰撞出的火花,無不證明:對大科學品牌進行合理、有序的商業化利用,也不是什麼壞事。
只是,“天眼”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