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行政令意在TikTok全球業務?關鍵看如何定義交易
美國當地時間8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引用美國《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簽署兩項行政令,稱TikTok和微信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將在45天后禁止任何美國個人或實體與TikTok、微信及其中國的母公司進行任何交易。行政令說,本行政令公佈45天后,違反此規定的美國個人或實體將面臨制裁。但對於如何定義所謂的“交易”,美國商務部長應在行政令發布45天后予以明確。

行政令不僅在中國引發強烈抗議,在海外也招致廣泛議論,各方猜測,“交易禁令”將如何執行,波及範圍有多廣、影響有多深。
有分析認為,特朗普和美國政府可以禁止任何美國關聯公司與字節跳動進行任何商業活動。
更為悲觀的看法是,按照該總統令,美國政府甚至將可以命令蘋果、谷歌在全球範圍內的應用商店,下架字節跳動公司旗下的所有產品。該命令範圍甚至可以涵蓋到中國市場的App Store。
這意味著,美國不僅狙擊的是字節跳動旗下TikTok的美國業務,而且意在施壓字節跳動的所有產品。
禁令打擊面有多廣?
具體來看特朗普簽署的針對TikTok的行政令寫了什麼。
行政令先交代了TikTok的背景,稱字節跳動旗下的短視頻應用TikTok在美國下載了超過1.75億次,在全球下載量超過10億次,它從用戶處大量獲取信息,包括位置數據、瀏覽和搜索歷史等,還會審查平台上的內容。
行政令還提到,印度政府已經在近期於全國范圍內封禁TikTok及其他中國應用,印度政府稱,這些中國應用正以未經授權的方式竊取用戶數據,並將其傳出至印度以外的服務器中。
由此,行政令得出“結論”:美國必須對TikTok的母公司採取有力行動,以保護國家安全。
行政命令對禁止行為作出規定稱:
“以下行為將在本行政令簽署45天后被禁止:任何受到美國管轄的人士,或任何實體,與字節跳動或其子公司,及任何擁有權益的公司,進行任何交易(transaction)。”
“在該命令發布之日45天后,美國商務部長將對條款中提到的’交易(transaction)’做出明確。”
“逃避或避免上述禁令的任何美國人士或在美國境內進行的交易,會導致違反本命令所規定的禁令的,這些交易被禁止。”
“美國人士是指任何美國公民、在美永久居留的外國人,以及美國境內、司法管轄區域內的組織和個人。”
對於行政令中的指控,8月7日下午,字節跳動在一封聲明中作出回應:行政命令引用的“報告”來歷不明或未經證實,對於這款應用“可能”會被用於虛假宣傳活動的擔憂並無任何實質依據。此外,TikTok被質疑的數據收集行為,一直都是全世界數以千計的移動程序的常規做法。
“我們明確表示過,TikTok從來沒有與中國政府共享用戶數據,也從未應要求審查過內容。”
字節跳動表示,如果美國政府不能給予公正的對待,字節跳動將訴諸美國法院。
特朗普的這份禁令,並不出乎意料。
2019年起,在海外市場聲名鵲起的TikTok,就進入到美國政治圈的視野。
2019年10月,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Chuck Schumer和共和黨參議員Tom Cotton宣布,已致信給美國國家情報部門執行責任人Joseph Maguire,要求正式對TikTok進行國家安全風險評估。
TikTok做了相當多的努力,希望解決海外對其用戶數據隱私保護方面的質疑,包括設立外部專家委員會,為平台的內容管理政策提供諮詢服務和建議;多次承諾表態,TikTok美國用戶數據全部存儲在美國國內,並在新加坡提供備份支持;引入眾多知名的海外高管,包括迪士尼前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官凱文·梅耶爾(Kevin Mayer)。
但在美國政客的眼裡,TikTok的中國背景,就意味著威脅。
近日,特朗普公開表態,考慮在美國完全封禁TikTok。
在微軟介入收購TikTok美國等部分地區業務的交易談判後,特朗普又威脅,如果45天后,字節跳動不把TikTok賣給微軟(或其他美國公司),這款熱門應用在美國將遭到封禁。
有分析認為,特朗普最新的總統令顯示出,其核心目標是封殺整個字節跳動公司,阻止字節跳動成為全球公司,而非僅僅是封禁或者強買強賣TikTok在美國業務。特朗普更不希望,字節跳動通過出售北美業務,解決其在美遭遇的法律問題,而保全其全球業務。
換句話說,即便字節跳動與微軟達成TikTok美國業務的交易協議,TikTok在剩下地區展開運營,甚至字節跳動本身,面臨的警報仍難以解除。
這有待美方後續對禁令中的“交易”行為作出更明晰的解釋。
在8月4日發布的致員工信中,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表示,問題焦點根本不是CFIUS(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以musical.ly併購危害國家安全為由強制TikTok美國業務出售給美國公司(這雖然不合理,但仍然是在法律的程序裡,作為企業我們必須遵守法律別無選擇),但這不是對方的目的,甚至是對方不希望看到,
其真正目的是希望全面的封禁以及更多...
在印度被禁損失已超60億美元
TikTok承載著字節跳動的全球化佈局野心,幾乎是近年來在海外市場走得最遠的互聯網產品,被Facebook等美國社交巨頭視為強勁對手。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TikTok在海外最重要的兩大市場正是印度和美國。
6月底,印度政府率先對中國的互聯網產品發難,以“安全”考慮為藉口,封禁了包括TikTok和微信在內的59款中國應用。
當時字節跳動相關人士透露,過去幾年,字節跳動在印度的投入超過10億美元,如今旗下產品在印度市場幾乎全部折戟,導致的損失超過60億美元。
若在美國出售或被禁,字節跳動的全球化進程難免進入至暗時刻。
不過,從財務角度來看,TikTok在海外的商業化進程較國內的抖音稍晚,目前並未帶來比例過高的收入。
移動應用及手游情報平台Sensor Tower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7月抖音及TikTok在全球App Store和Google Play吸金超過1.02億美元,其中,大約89%的收入來自中國版本抖音;美國市場排名第二,但僅貢獻6%的收入。
難以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新的困難、艱難博弈與柳暗花明,都有可能出現。
在字節跳動之前,已有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受到類似“待遇”。
2019年3月,CFIUS(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要求崑崙萬維(25.380, -1.02, -3.86%)(300418)出售此前收購的美國同性交友應用Grindr。
當年5月,崑崙萬維宣布與美國方面簽署《國家安全協議》,崑崙萬維將不再能訪問Grindr的“敏感數據”,Grindr的董事會組成需要經CFIUS批准,設立安全董事,並承諾在2020年6月30日之前出售Grindr。
2020年3月,這筆交易最終完成。
現在,特朗普“留給”字節跳動的“窗口期”,更短了。
如何應對
字節跳動方面也不打算坐以待斃。
8月7日,字節跳動發布聲明稱,字節跳動稱:“這項行政命令會破壞全球企業對美國法治承諾的信任。數十年來,正是它吸引著外國投資,推動了美國經濟增長。該項命令開了一個有違表達自由和開放市場的危險先例。我們將全力採取一切可行的措施,確保法治不被摒棄,我們的公司和用戶獲得公正的對待。如果美國政府不能給予我們公正的對待,我們將訴諸美國法院。”
當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方不惜損害美國廣大用戶和公司的權益,將一己私利凌駕於市場原則和國際規則之上,肆意進行政治操縱和政治打壓,換來的只能是自身道德滑坡,國家形象受損和國際信任赤字,最終也將自食其果。我們敦促美方認真傾聽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的理性聲音,糾正錯誤做法,不要將經濟問題政治化,停止打壓有關企業,為各國企業正常經營投資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性的環境。
8月7日下午,新華社發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的署名文章。
楊潔篪寫道:中美合作可以辦成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災難。雙方應該登高望遠,加強合作,堅持合作,避免對抗,既造福兩國,又兼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