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的“小蟲子殺手”或為恐龍起源提供線索:比一部iPhone還小
據外媒報導,二十多年前在馬達加斯加南部的砂岩盆地發現的一種類似侏儒的恐龍可能為恐龍的起源提供了線索,其中包括翼龍是如何學會飛行的、為什麼這些生物可能會被羽毛等“毛茸茸的”皮膚覆蓋物覆蓋等。週一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這項研究報告描述了首次發現了一批距今2.37億年前的爬行動物化石,這只爬行動物被稱為Kongonaphon kely。

它的名字來源於馬達加斯加的馬達加斯加語和古希臘語,意思是“小蟲子殺手”。它是在馬達加斯加南部的一個灰色砂岩盆地Morondava盆地被發現的,它比一部iPhone還短,大概只有4英寸高。

據悉,這種動物被歸類為祖龍–恐龍和翼龍的共同祖先–並為這些動物的早期進化提供了有價值的線索。
“人們普遍認為恐龍是龐然大物,”北卡羅來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Christian Kammerer在一次發布會上說道,“但這種新動物非常接近恐龍和翼龍的分化,並且它驚人地小。”
通過研究化石樣本,研究小組了解了祖龍的早期進化,證據似乎表明,它們在恐龍和翼龍首次出現時開始縮小。新出土生物的牙齒還讓研究小組得出結論,它可能以是昆蟲為食。作為一種如此小的爬行動物,這當然是有道理的。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體型的縮小可能還促進了恐龍和翼龍的進化成功。微型化使其更難保持熱量,為此,研究小組提出了Kongonaphon擁有的像羽毛一樣的毛茸茸的皮膚覆蓋物可能是用來保暖的假設。此外,先前的研究表明,小型化可能是動力飛行的必要前提。
Kongonaphon可能為古生物學家們打開了一扇了解史前恐龍和翼龍的窗戶,它將或許揭示這些動物是如何在大約2.3億年前的三疊紀中期統治地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