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飯入侵美國黑人抗議事件始末
過去一周韓流粉絲大出風頭。連續幾天在社交媒體上大力呼籲支持“黑人命也是命”運動(“BLM”運動)後,全球粉絲一下子聲名鵲起,因為使用飯拍擠爆警方應用後,受到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喬治·弗洛伊德之死促使人們奮起反抗警察暴力。為了讓抗議之火不熄滅,支持者對社交媒體的使用越來越爐火純青,飯拍視頻也是其中之一。
出品:新浪科技
編譯:木爾
在整個互聯網上,“BLM”運動的支持者用推文、帖子和話題來散佈信息、保護抗議者以及擾亂種族主義言論。
飯拍是什麼?
要是你還沒聽說過飯拍,這裡簡單解釋一下,飯拍視頻是粉絲在韓國偶像團體現場演出時拍攝的特寫視頻。(特別說明:粉絲編輯過的偶像視頻也屬於“飯拍視頻”,粉絲們或許可以看出其中的細微區別,但對路人來說基本沒有區別。)在表演的時候,飯拍視頻一般重點關注偶像團體中的某一個成員。在Twitter上,飯拍視頻非常流行,是用來宣傳偶像團隊和偶像才華與才能的好方法。
有人愛飯拍,也有人恨飯拍。很多Twitter用戶時不時發現,在自己的熱門帖子回复裡面,老有人發布飯拍視頻利用話題熱度進行炒作。以至於很多社交媒體用戶對走哪都能看見的飯拍視頻心生厭煩:你要想好好聊聊其他的話題,他們眼裡卻只有自己的偶像。
總而言之,粉絲們能想出這個餿主意到處濫發飯拍視頻,實在讓人不敢苟同。只是,當被騷擾的對像是警察之後,風評微妙轉變:
達拉斯警局的iWatch Dallas應用是CloseWatch應用的一個本地化版本,由Zeteky公司開發,支持用戶向警方實時提交線索。公司的網站寫道:“我們堅信,假如每一部手機上都上CloseWatch3,世界將會變得更加安全。”
抗議活動期間,達拉斯警方發了一條Twitter,鼓勵讓大家下載應用然後在應用上向警方提交抗議者信息。隨後,一條廣泛傳播的推文呼籲韓飯用飯拍來回复。理論上,垃圾飯拍視頻可以讓警察看不到真正的本地視頻,也就潛在地保護了抗議者。
消息穿出去後,粉絲帶著飯拍湧向達拉斯警方的應用,有效地暫時讓應用崩潰。
韓流飯拍在其他Twitter用戶中間是那麼受歡迎,以至於人們開始召集飯拍大軍攻取其他陣地。韓流粉絲們不負眾望,回應迅速。他們在特朗普總統的生日祝賀推文下灌水。
在俄克拉荷馬圖爾薩舉辦的特朗普集會活動中,韓飯們發動強大的組織協調能力,預訂大量活動門票,等到活動當天又不到場,讓一開始對集會抱有很大期望的總統備顯尷尬。
但是,在抗議活動期間,韓流飯拍內部也有鬥爭。粉絲們會爭論怎樣以最大誠意支持黑人運動,同時飯拍和韓流文化產業內部也深受種族主義困擾。
但是,在抗議活動期間,韓流飯拍內部也有鬥爭。粉絲們會爭論怎樣以最大誠意支持黑人運動,同時飯拍和韓流文化產業內部也深受種族主義困擾。不過,這也絕非韓流飯拍第一次助力政治或人道主義事業。而且韓飯們也繼續用各種切實的方式竭力支持“BLM”運動:防彈少年團和其工作室Big Hit宣布向“BLM”運動的官方慈善基金捐款100萬美元的消息一出後,粉絲們自發發起話題,把捐款消息推上熱門趨勢,而且效率驚人。
在支持抗議者這件事上,韓飯們也繼續發揚他們有組織有紀律的優良傳統。在搞崩潰警方應用後,他們還製造出一個全然不同的趨勢:逆轉話題標籤。
逆轉話題標籤
大家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點開一個話題標籤後,發現下面都是一些離題的帖子,反而話題本身倒顯得無關緊要。通常,這種不和諧主要來自兩個原因:有人藉著傳播廣泛的話題標籤譁眾取寵,或者對話題標籤感到困惑和憤怒,於是瘋狂灌水擾亂標籤的原話題。
話題標籤的主題被有意歪曲的情況不多見。但是白人至上主義者試圖把“白人命也是命”推上熱搜趨勢,韓飯們逆轉乾坤。大量粉絲夜以繼日只為確保“白人命也是命”的話題標籤下都是飯拍視頻、音樂帖子等灌水內容。
諷刺的是,韓飯們為了擾亂原本話題,鋪天蓋地地灌水,無意中成全了白人至上主義者的心意,把“白人命也是命”推上熱搜連續好幾天。曾有一度,Twitter把“白人命也是命”列為“韓流文化”主題推薦給用戶,甚至還將“白人命也是命”列為熱門“音樂”主題。
有些Twitter用戶指出,發布帶有種族主義標籤的帖子同時也會讓種族主義標籤一直保持熱度,這顯然與韓飯們的初衷背道而馳。在Instagram上,雖然“白人命也是命”標籤早已被淹沒在韓流和動漫內容淹沒,但是白人至上主義者信息和挑釁梗依舊不時地出現。但這種不一致多少也讓標籤失去意義。而且在Twitter上,大多數人似乎對這整件事喜聞樂見:
“看到韓飯們這麼努力,我也準備好隨時戰鬥了!”
要不是有韓飯們這麼拼命,Twitter早就淪陷為反對黑人內容的平台。韓飯寶寶們真是Twitter行家,深諳其道。
在瓦解白人至上主義者的話題標籤的事業中,韓飯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Twitter上無數對飯拍無感的路人們也自有他們的創意,來為“白人命”添色彩。
支持“白人命也是命”嗎?這裡有一條白猿命值得關注。南部白頰長臂猿正瀕臨滅絕。
人們想出各種方式,使用社交媒體傳播抗議和抗議相關活動的信息。其中最機智的一個方法是擾亂話題標籤,把支持種族主義變成反對種族主義。如果給這個操作取一個名字,大概可以叫“正義理查德搖”。
正義理查德搖
很多朋友可能還不太熟悉理查德搖。其實很簡單:理查德搖源於理查德·艾斯利在1987年發行的歌曲《Never Gonna Give You Up》引發的網絡事件。人們用妙趣橫生的誘餌吸引旁人點擊鏈接,點進去後卻只見《Never Gonna Give You Up》音樂視頻。
理查德搖的意義何在呢?激起你的好奇心,然後讓你大失所望,純粹就是為了看上當者的糗態。和2007年在網絡上興起的各種惡作劇梗差不多,理查德搖也是互聯網文件的基石之一:它以前、現在和將來都會伴隨整個互聯網。理查德搖有時候也用來形容用完全意想不到的事情給某人驚喜或驚訝。
理查德搖用途廣泛——包括誘使人們在Twitter上點擊偽裝成爆料名人花邊消息的帖子,點開後卻都是“BLM”運動的相關信息。
Jay-Z與碧昂絲、蕾哈娜的友誼破滅
你以為點進去後可以看到明星的八卦?Naive!其實都是幫助喬治·弗洛伊德家人的資源鏈接。
還有《歡樂合唱團》前劇組成員爆料明星麗亞·米雪兒(Lea Michele)在拍攝時帶有一絲種族偏見。然後一個Twitter用戶拋出鏈接,宣稱自己有更多內幕可以爆料。
作為理查德搖的一個例子,當然用戶點進去看到的不是驚掉你下巴的爆料,而是邀請看客給“BLM”基金捐款的鏈接。
殺手鐧:迪士尼高壓版權政策
一直以來,迪士尼都是混音師、藝術家和其他一些希望使用迪士尼的角色和圖片在互聯網上發布創作作品之人的噩夢。迪士尼嚴格執行《數字千年版權法案》,其中的規定允許公司追究涉嫌侵權的行為,要求作者刪除網絡上疑似侵犯公司版權的任何視頻或圖片。
比如,去年秋天,一群藝術家發起維權運動。他們發現有自動程序竊取並出售他們的原創作品。自動程序將藝術家的作品上傳到網上商店,然後通過出售印在T恤上的圖片等等來謀利,而原創作者卻什麼都得不到。更糟糕的是,這些藝術家們往往也沒有足夠的資金發起耗時又耗力的版權訴訟。
在這群維權藝術家中流傳著一個辦法:利用受版權保護的迪士尼作品引自動程序上鉤。如果作品反復出現,自動程序可能會把受版權保護的迪士尼作品上傳到商店。一旦引起迪士尼的注意後,迪士尼的合法權利和打擊侵權的強大手腕便會搞垮商店。
雖然這個辦法實際效果如何很難說,但至少體現了一個日益流行的想法:迪士尼的侵權打擊行動可以有策略地為處於版權保護弱勢地位的人群所使用。
這也跟最近的抗議活動有關。在5月30日的那個週末,臭名昭著的“槍女”凱特琳·本內特(Kaitlin Bennett)是一個年輕的保守派活動家,她因為發布支持槍支等問題的視頻受到右派人士關注。那個週末,她出現在抗議活動現場。大概是為自己的網站和YouTube頻道拍攝視頻。細心的抗議者註意到她並沒有在抗議。那麼問題來了,怎麼阻止本內特發布抗議活動的視頻?召喚迪士尼!
現場的抗議者們於是互相轉告,一起播放各種音樂,特別是迪士尼電影和音樂劇中的原聲音樂。這樣,本內特上傳的視頻就會觸發迪士尼的版權標記。
真是線下與線上的絕妙結合!
它還揭示了互聯網用戶用來顛覆大公司力量的方法,從此大公司的強大力量不再針對網絡上窮困潦倒的藝術家和創作者,而是把槍口對准在現實生活中破壞爭取正義事業的壞人。
YouTube用戶借視頻賺“好錢”
YouTuber一般出於某個目的而通過自己的視頻獲利——也就是說,他們會獲取視頻產生的廣告收入,然後捐贈給慈善機構或他們中意的事業。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抗議活動期間,很多YouTube網紅都通過與抗議相關的內容進行變現。Stephanie Soo在YouTube上運營著一個非常受歡迎的頻道。視頻裡,她一邊吃,一邊討論現實犯罪。抗議活動期間,她發布了一條真誠的道歉貼,為之前沒有盡力支持反對種族主義而道歉。作為贖罪的一部分,她分享了一系列受系統性種族主義影響嚴重的真實犯罪故事,然後把視頻的所有廣告收入都捐贈出去,用來支持“BLM”運動和明尼蘇達自由基金。
通過捐贈頻道的收益,像Stephanie Soo這些YouTuber將他們的內容變為一種工具,那些手頭不寬裕的人們依然可以換一種方式出錢支持他們的事業。
很多YouTube用戶還特地為當下的氛圍量身定制內容,提高人們的種族平等意識,同時不失娛樂。比如,在一個旨在為“BLM”運動籌款的特製視頻中,主角就是黑人音樂家。
視頻變現籌款趨勢的巧妙之處在於,它全面發揮了YouTube平台在支持“BLM”運動和抗議活動中提供的所有用途——寓教於樂的同時讓創作者也賺到錢。
所有這些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中的支持方式彰顯了人民群眾的智慧以及不同平台、應用和互聯網社區的文化。他們也提醒我們,我們在互聯網上使用的所有這些工具需要得到合理的控制,而不是被一兩家巨頭壟斷。互聯網越多樣化、去中心化,我們的互聯網也就更用途廣泛。
正如抗議活動告訴我們的那樣,全世界網民早已準備好賦予互聯網更多有趣多面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