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研發無擁堵自動駕駛算法:1分鐘完成原60分鐘任務
未來自動駕駛汽車所帶來的諸多好處之一,就是緩解交通擁堵問題,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近日來自西北大學的科研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穎的控制算法,聲稱能夠提供無擁堵的交通環境,並通過一群微型機器人展示了算法模型。這些微型機器人能在60秒時間內快速組裝出各種形狀。

西北大學的科研團隊將這種新型控制軟件描述為首款無碰撞和死鎖的去中心化算法。在不需要中心化大型計算中心或者領導型機器人的情況下,去中心化的算法能夠避免將故障風險分散到整個車隊中,從而增強了系統的可靠性。
負責這項研究的邁克爾·魯賓斯坦(Michael Rubenstein)說:“如果系統是中心化的,一旦某個機器人停止工作,那麼整個系統就會失效。在分散式系統中,沒有領導者告訴所有其他機器人該怎麼做。每個機器人都做出自己的決定。即時一個機器人在一個集群中做錯了,那麼該集群仍然可以完成任務。”
該小組的算法將地形視為一個網格,每個機器人都配備了類似GPS的傳感器,可以隨時知道它們在網格上的位置。其他傳感器使機器人能夠識別附近的機器人,並知道網格上的空間是否可用或被鄰居佔用。
魯賓斯坦解釋說:“每個機器人只能感知到其近鄰中的三個或四個。他們看不到整個群,這使得擴展系統變得更加容易。機器人可以在本地交互以在沒有全局信息的情況下做出決策。”
這種去中心化的算法能夠更快的移動形成所需要的形狀。在測試中,擁有100個機器人的小組能夠在60秒時間內完成預定操作,而此前的方法需要長達1個小時。他們還在包含1,000多個機器人的仿真中測試了該方法,並將虛擬機安全有效地移入編隊。
這項研究發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雜誌上,你可以通過下面這張動圖進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