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戰疫之美食篇:涼皮刷爆廚神是新機遇or偽風口?
你學會做涼皮了嗎?疫情之下,很多人度過了難忘的春節假期。宅家度日,雖有電子遊戲相伴,依然可能無聊。此前,有關製作涼皮的種種視頻、照片在各處刷屏,成為非常時期的另類註腳。
新浪科技李楠
涼皮,起源於陝西關中地區,為漢族傳統美食,是擀麵皮、面皮、米皮、釀皮的統稱。據說起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相關介紹還會提到,冬天吃能保暖,夏天吃能消暑,春天吃能解乏,秋天能去濕,四季皆宜,天然綠色無公害。
不過,涼皮雖有諸般好處,吃多了還是會膩。除涼皮之外,困守家中,時間充裕,又充滿學習慾望的網友們,還有更多嘗試。
“唯有美食不可辜負”,刷屏的種種誘人美食背後,一些行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不過機遇有真有假,能否識別、抓緊,還需謹慎對待。
做飯成最新“遊戲”
穆夏今年大四,正面臨畢業,疫情到來之後,學校延遲開學。在家無聊,總得找點事做,有一天穆夏忽然想到,可以嘗試做做奶茶。作為一名美食愛好者,學校附近奶茶店的醇香味道讓他念念不忘。

(涼皮大賽)
穆夏對下廚這事有所積累,偶爾也會去看看做飯做菜教程。這次疫情中一時興起,他便再次動起手來。
當時他想法很簡單,“奶茶就是紅茶加牛奶,不會翻車”。準備好材料,先做珍珠,後煮奶茶:找紅糖,備紅薯粉,燒熱水,做成紅糖水。之後趁熱倒進紅薯粉,邊攪拌粉,以防不會成團。待水沸騰,再煮珍珠15分鐘,然後關火燜15分鐘,倒入冷水。
“紅薯粉糰搓得有點大,煮的時候膨脹,差點以為自己搞砸”。實踐起來,穆夏覺察到此前的天真。在這番經歷之前,穆夏也常常關注B站美食區的內容。但等到自己親自動手做東西,依舊不輕鬆。
珍珠做好,奶茶煮製就較為簡單,不過待做好,喝起來味道平平。“後面又回鍋加了一遍糖,但真的很像香飄飄,我不是很喜歡。”穆夏對新浪科技回憶。

(美食內容在B站流行)
同樣大四的申雨,真正參與了全民做涼皮的時尚大潮。看微博大家做得火熱,她心裡癢癢,於是向家人提議,也來做一份。
申雨的教程來自B站UP主小高姐。小高姐在B站的認證是bilibili 知名美食UP主,擁有133萬粉絲和227萬點贊,其視頻投稿的總播放數超過5400萬。
2018年6月,小高姐上傳了一份涼皮製作教程,在新浪科技查閱資料時,仍有17人正在觀看。視頻下有562份評論,其中有人分享製作反饋,也有人談論自己的製作感受。“一步步照著做,第一次做,大成功”,有網友激動表示。
對申雨來說,結果也不錯,味道還可以,“但調料太少,不如賣的好吃”。申雨表示,“做完後有點累,沒有什麼成功的喜悅,下次再也不想瞎倒騰。家人反饋倒是很好,希望我繼續,但我拒絕”。
長期困守家中,做涼皮成為調劑生活的一種遊戲。
菜譜類App或迎轉機
對不怎麼下廚的人來說,菜譜類應用幾乎是完全陌生的事物。但在五六年前,這類產品也曾引起“風口”的討論。
極光大數據梳理行業發展提到,2004年第一家菜譜網站“美食天下”出現,2011年第一款菜譜移動應用“美食天下App”推出,其後三年間又陸續出現不下10款主流菜譜應用,菜譜App市場呈現出穩步發展的市場格局。
但一直以來,這類產品表現都相對平淡。行業調查顯示,下廚房為此類產品用戶規模最大的一個。但據易觀數據,截止到2018年9月,下廚房的用戶月活數為1226萬,在2019年9月,其月活躍用戶則為1153萬,同比反有所下降。
而此次疫情忽然到來,在給許多行業造成重創的同時,也給了菜譜美食類應用一次發展轉機。

(來源:易觀千帆)
同樣據易觀千帆數據,2019年12月,下廚房月活躍用戶數為1374萬。2020年1月,其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479萬,環比大漲7.7%。另據七麥數據統計,近一個月來,下廚房在iPhone設備美食佳飲免費榜中從第9位攀升至第1。
在採訪中,穆夏本身是B站常客,也長期關注B站上的美食區視頻,有著自己喜歡的美食製作UP主,不過當他忽然有了做奶茶的念頭,第一反應是去下廚房這類工具去搜尋教程。
美食類視頻內容在各種視頻社區的興起,一定程度上成為菜譜類產品發展的障礙,不過相對而言,後者顯得更為垂直和專業,仍會吸引對廚藝有濃厚興趣的用戶。

(下廚房界面)
立清是另一個例子。作為北漂大軍中的一員,立清長期與人合租,也常下廚做飯。在她看來,下廚房這類產品菜品很全,樣式也多,已經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對散佈在抖音等平台的美食內容,自己沒多大興趣。
“小孩子的輔食也有”,立清介紹,自己的室友也是這類產品的用戶,會從上面找尋適合自家寶寶的食譜。這段時間,立清沒有跟風去做涼皮,而是做了可樂雞翅和家鄉山西的傳統麵食不爛子。
疫情之下,菜譜類App或許迎來一次新生。不過疫情過後,能否留存好用戶,仍是挑戰。
短視頻行業得新助力
短視頻行業也可能從涼皮刷屏的現像中受益。
《2018年中國網紅經濟發展洞察報告》顯示,當時,傳統的文娛領域依舊佔據網紅所在領域的主導位置。不過,伴隨著網紅數量的大幅增加,其涉及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大,美食、財經等新興垂直領域,都在不斷發展成為孕育新生代網紅的土壤。
目前看,在短視頻賽道上,美食已經佔據重要地位。2019年抖音數據報告顯示,美食製作在最受歡迎的知識門類中位居首位。據快手最新發布的內容報告,美食類視頻是最熱鬧的類別,美食教學、美食直播、探店評測都很受歡迎。
民以食為天。在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看來,疫情之中,大家都宅在家裡,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各種類型的美食製作,能夠對全家都有貢獻。美食視頻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是大家生理需求和疫情事件特殊情況促成的結果。這一現象更值得關注的,是美食經濟背後的產業機遇問題。
張毅向新浪科技指出,這次美食視頻的走紅,對短視頻,甚至是直播這種視頻流的商業價值提升和普及,都有巨大的作用。“實際上在過去這幾年,短視頻和直播發展起來以後,大家對這類內容的新鮮感,很快就過去。而之所以過去,或者沒有辦法吸引更多年齡層的用戶,其背後原因在內容的匱乏。”
張毅分析,過去短視頻和直播主要吸引的還是20歲左右的這些年輕人,對於40、50或者年齡更大的人群來說,缺乏吸引力。而這對整個業態的發展非常不利。通過這次美食視頻的大量傳播,一下子便把這類內容覆蓋到老中青群體,為行業未來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群眾基礎。

原本在春節假期期間,短視頻平台已經收穫了用戶增長。QuestMobile發布的報告顯示,與央視春晚合作的快手在春節假期,平均日活躍用戶規模上漲40%,與多家衛視合作的抖音日活躍用戶規模上漲26%,隨著大年初一《囧媽》上線,西瓜視頻的日活躍用戶規模也較平日上漲38%。而在春節過後,復工延遲,以美食視頻流行為契機,會讓更多人留意到這個行業。
早先的行業報告指出,美食、健身等新興領域表現搶眼,其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自於粉絲對相應垂直領域的關注度上升,以及市場對於網絡營銷手段的認可。疫情下的特殊生活狀態,則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不過,對已經從事短視頻內容創作的機構和個人而言,如因美食視頻走紅而考慮內容轉型,則需謹慎。
張毅分析,疫情期間的特殊背景非常清晰,大家會有做一些美食的慾望和時間,但激情過後,這類人群勢必會大量減少,從這個角度看,相應內容的觀眾也勢必大量下滑。此外,目前各種美食菜品是有限的,而疫情期間有大量的內容爆出來,也就是說,需要更多的創新手法,才能夠吸引用戶留意。
總的來說,機遇雖好,但挑戰也大。另有互聯網經濟方面的觀察人士向新浪科技分析,未來的消費升級,很大程度上不是說吃的量有多少,而是在其附加的文化體驗如何。提升美食文化的附加值,可做的空間還很大。比如如何拉動粉絲,把粉絲社群化等,都值得思考。
當然從普通大眾角度來看,可以明確,一定會有更多有趣、有特色的美食視頻出現,來調劑我們的日常生活。而如果自己能掌握一兩道拿手的美食,自然也是好事。
這個特殊的假期,你嘗試做了哪些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