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首次“線上開學”成為了大型尷尬現場?
建立空中課堂,一直是教育信息化的重點,而新冠肺炎疫情將這項既定日程表上的議程提前了。本週一(2月10日),武漢地區和湖北省其他一些地區,都開啟了線上開學儀式,最主要是針對畢業年級(初三和高三)的學生,同時,一些學校也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全面開始線上課堂的嘗試。
疫情剛一開始,教育部就發起了“停課不停學”的理念。1月29日,教育部宣布擬於2月17日開通“國家網絡雲課堂”(www.eduyun.cn),以部編教材及各地使用較多的教材版本為基礎,向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提供網絡點播課程。考慮到部分農村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無網絡或網速慢等情況,教育部將安排中國教育電視台通過電視頻道播出有關課程和資源,解決這些地區學生在家學習問題。
不過,早在2月3日,部分學校提前開始了線上教學的嘗試,由於種種原因,引發眾多反對聲,被教育部緊急叫停提前網上教學。
然而,一周多過去了,當正式的“開學日”來臨,狀況並未得到改變,老師、學生和家長的抱怨依舊此起彼伏,教育部官方又不得不再次出面,對“停課不停學”作出解釋。
老師、學生、家長:我太難了
這是難得的一次,老師、學生和家長們站在了“統一戰線”上。
線上開學
雖說在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之下,大多數的教師們對於電子設備、雲課堂的理念已經不陌生。但真要真刀實槍的實施起來,卻發現不像想像中那樣順暢。
綜合教師、學生和家長在各大平台上的反饋,以及鈦媒體的觀察和小範圍採訪,當前實現效果不佳,主要是由以下三大問題所致。
困難一:卡頓、掉線,技術上實現有難度。
由於承擔著前所未有的峰值,大多數的在線課程平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卡頓的現象。
有的學生反饋,當學生好不容易擠進了直播間,卻聽見老師說“這節課結束,下課”。
一位教師告訴鈦媒體,這幾天的線上教學最讓他難以忍受的BUG是,平台不夠穩定。經常涉及到情況是,上課到一半,平台出現問題,無法繼續講課。如果這節課的人數比較少,他還好溝通,但是人數比較多的就很難,“尤其是現在學生的課程大多數排的比較滿,整個節奏一下就全亂了”。
困難二:效果無法達到線下教學的預期。
在家上網課,很多老師比直播軟件崩潰還來得快。
大部分的公立學校教師,從來沒有試過網絡直播教學和錄播課程,自然是諸多的不適應:不知道如何互動,如何板書,如何調動屏幕另一頭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對一些年紀比較大教師來說,處理網絡和設備的問題,更是相當困難。
對於一些老師來說,長久以來的教學習慣是,一邊板書一邊講解,講到中途會向全班同學發問,循循善誘,與學生溝通碰撞。如今,他們需要一個人面對屏幕和話筒“尬聊”,想向學生提問時,要連麥,要確認學生網絡狀況,十分影響整堂課的進程。
作業也成為了難倒他們的問題之一。線上教學佈置作業也大多數以電子版的形式發布,作業的完成和批改也成為了他們正在重新探索的問題。
2月10日線上開學當日網上出現的“段子”
困難三:學習管理和監督“轉嫁”至家長。
對於學校老師而言,線上教學的難點在於如何有效監督學員。
一位老師告訴鈦媒體,有的學生會藉故網絡不好,而或遲到或缺席上課;有時候他提問某位學生的時候,對方會假裝掉線了;而有的同學雖然登陸了網課,但是關閉了攝像頭實際上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這時候,他們往往會要求家長在一旁監督。有了家長的約束,一些學生才能夠集中註意力聽講,但這顯然將管理的壓力轉移給了家長們。
疫情之下倉促上線
“停課不停學”的初衷自然是好的,但是為什麼實現起來這麼難?
鈦媒體從華為發布的《在線教育家庭Wi-Fi網絡技術白皮書》中發現,家庭Wi-Fi網絡已成為影響在線教育業務體驗的關鍵瓶頸。
當前家庭用戶基本上使用筆記本電腦、Pad、甚至是手機移動終端,通過家裡的Wi-Fi網絡來完成在線教育等業務,但數據表明,在線教育出現卡頓等體驗差的問題中,90%原因出在家裡的網絡質量不佳導致,10%的出現在網絡側。
高配置的電腦和流暢的網絡,是實現一個合格的在線課堂的基礎設施。實際上,疫情的突如其來,讓很多家庭和個人,並沒有為實施流暢的在線課堂做足準備,無論是心理上和硬軟件上的。
在家庭網絡中,多業務的並發導致帶寬不足,同時家庭內性能較差的WiFi 路由器問題也很明顯。試想一個全家在上網的場景,小孩在書房上網課,而父母在持續不斷的刷視頻動態,爺爺奶奶們可能此時正在利用IPTV看電視直播,整個家庭寬帶業務的下行帶寬峰值突破100Mpbs,多用戶家庭峰值帶寬甚至突破200Mbps。
這些因素導致在直播課的環境中,網課掉線、登錄緩慢、網課卡頓、語音延遲增大問題大規模集中爆發。在延期開學的同一時間段內集中上網學習,更加重了網絡擁堵的狀況。
於是我們看到,學生和老師開始在應用商店給一些軟件,例如釘釘和騰訊會議,打一星來發洩不滿和抵觸情緒。
當然,除卻技術和疫情的因素,對於教師和學生而言,出現如此大的心理“落差”,主要是因為師生們仍在以線下授課的方式,來面對線上化教學。
套用和照搬線下課堂教學方式、時長和教學安排,自然難以達到此前線下教學的預期。而同時被“禁足”了一個寒假的學生們,自然也不會對線上開學產生過多的期待。
教育部已經開始對大規模的線上化教學進行調整。2月11日,教育部新聞辦對外做出了兩個重要的表示:一是,不強制要求所有教師錄播課程;二是,不得強行要求學生每天上網打卡。
教育部新聞辦對“停課不停學”作出最新解釋後,話題瞬間引爆微博熱搜榜
在官方看來,在疫情這一非常時期,各地應當做的是,利用好國家、地方、學校現有的優質網絡課程資源,確有需要的,可由教育部門統籌組織少數優秀骨干教師適當新錄一些網絡課程,作為必要補充,共享優質資源。
不必要做的是,去強制性地要求所有的教師都在線上化進行教學。如果強行要求所有教師進行錄播,不僅質量上難以保障,而且也會增加教師負擔,並且造成資源浪費,“這種現象必須予以製止”。
同時,教育部還提出要求,對小學低年級上網學習不做統一硬性要求,由家長和學生自願選擇,對其他學段學生作出限時限量的具體規定,避免學生網上學習時間過長。同時,不得強行要求學生每天上網“打卡”、上傳學習視頻等,防止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
“空中課堂”今後會常態化嗎?
不過,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各方此次叫苦連天,並不意味著初次嘗試是失敗的。
因為被迫邁出了線上化這一步,很多教師會發現,其實線上授課並不像想像中的那麼難,而學生和家長也會發現,知識內容的吸收,並不會因為場景和介質的變化,而帶來本質上的差異。
一位高三年級的數學教師告訴鈦媒體,她和學生們都比較樂於接受線上教學模式。因為疫情的突發,導致他們不得不中斷此前規定的開學計劃,但高考並未明確延期,因而網絡教學的手段,可以使她如期完成先前規劃的教學進度,熟稔“網上沖浪”學生們對網課的接受程度,也超過她先前的預期。
而一些學校開始逐步接觸,甚至計劃採購線上課堂所需的硬件和軟件。當然,也有一部分老師在反思,疫情遲早會結束,我們遲早會回歸線下課堂。如此大規模投入時間和精力,卻不能實現常態化,是否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實際上,線上課堂的出現,近些年在線教育的繁榮發展,並不是因為疫情而來的產物。很大程度上,它們是為了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
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教育資源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依舊存在。這其中有基礎設施的問題,也有思維慣性的存在。這一次大規模的“強制”線上學習,或許也可以讓很多師生意識到,線上學習不是那麼為難。在線教育的形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當然,一種擔憂的聲音也一直存在。當空中課堂和雙師課堂的存在,當本地的主講老師讓位名師,淪為了其“教輔人員”,是否會剝奪了當地教師自我實踐而帶來的提升空間?是否會讓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不過,我們也應當看到的是,當優勢資源傾斜於欠發達地區的同時,也是在對當地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師的一種無形的“倒逼”。當學生和家長接觸過什麼是“好老師”的時候,自然就會不堪忍受一些落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促進當地的管理者自我反思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