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複合極端高溫事件呈上升趨勢
根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1日發表的一項氣候科學研究,在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影響下,複合極端高溫事件將顯著增加。這項由中國科學家領導的研究還顯示,到本世紀末,北半球人口暴露於這類事件的頻率,或將比2010年代高4—8倍。
資料圖
極端高溫不但危害人體健康,也是誘發病毒和細菌的關鍵因子,能夠促使細菌和病毒蔓延和暴發。而危害更大的複合極端高溫事件指的是,夏季某一天的晝夜溫度,均處於該日曆史高溫前10%之列。研究發現,對於發生在白天的極端高溫,自然和人為因素都有顯著影響;而發生在夜間的極端高溫事件,則人為因素顯著,自然外強迫因子卻不存在。
此次,包括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英國愛丁堡大學科學家在內的研究團隊,詳細分析了北半球1960年至2012年的溫度數據。數據表明,在此期間平均每十年約增加一天的複合極端高溫,而且溫度平均每十年增加0.28℃。統計分析證實,這種增加主要是由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
該項研究同時展示了相關氣候模型結果,研究了在兩種排放場景下,複合極端事件未來有何變化。研究團隊提出,在中度溫室氣體排放場景(RCP4.5)下,複合極端高溫事件的發生頻率將增加4倍,每個夏季達到32天。
但在重度排放場景(RCP8.5)下,將增加8倍,達到69天左右。相較於全球升溫1.5℃,若全球升溫2℃,可能導致每年的複合極端高溫事件額外增加5天,溫度額外上升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