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快遞公司全面復工仍有難題多舉措出台保障運營
2月10日是全國多地企業迎來大範圍復工復產的日子。據國家郵政局今日消息,截至目前,已有中國郵政、順豐速運、京東物流、蘇寧物流、圓通速遞、申通快遞、中通快遞、韻達快遞、百世快遞、德邦快遞、天天快遞、宅急送、跨越速運等13家寄遞企業由“春節模式”進入到正常運營狀態。

這意味著,國內主要快遞公司幾乎全面復工。
“快遞公司全面復工”消息一出就引來市場高度關注,今日一早更是登上微博熱搜,有消費者直呼“滯留許久的包裹終於要收到了”。
不過,《國際金融報》通過採訪上述多家快遞公司後得知,受各地方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全網全面恢復正常運營並不意味著全國所有網點都會復工,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逐步恢復到年前的水平。
“快遞公司目前會達到基礎性的運營狀態,但若要完全恢復到年前的正常運營狀態,樂觀地估計也需要到這個月月底。”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全面恢復正常運營仍有難點
2月8日,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製印發《關於切實加強疫情科學防控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指出對於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領域如交通物流、市場流通銷售等,要保障條件立即推動復工復產,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員工要及時返崗、儘早開工。
記者註意到,近兩天宣布全網全面恢復運營的多家快遞公司的公告中,均表達了保障城市運行及用戶需求,和保障防疫物資、民生物資的運輸和配送的意願。
申通快遞內部人員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快遞行業屬於民生行業,復工是受到國家層面的支持的。不過,在落實到各個區域時,因為各地疫情防控所採取舉措的不同,具體復工情況也不同。
韻達快遞相關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因為各地交通以及疫情情況的不同,具體落實到各個網點時還是要根據當地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去處理。
不少消費者在公開渠道上指出,宣布從1月28日起全面全網恢復正常運營的圓通速遞,實際上並沒有實現全面恢復。一位消費者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反映,圓通速遞貴陽當地的客服2月9號才告訴其上班時間待定,而其快遞已經被滯留了近十日。湖南婁底下轄縣級市漣源的圓通快遞客服經理也告訴記者,因為當地實行隔離措施,圓通快遞並沒有正常營業。
面對消費者的“抱怨”,多家快遞公司向記者表示其實他們也很“無辜”,他們也迫切地希望恢復到年前的運營水平,但受制於各地疫情管控影響,以及醫療救援物資需優先寄遞等原因,攬件時效和配送速度肯定會受到一定影響。
“真正全面全網復工主要還是難在交通和各地防疫措施方面。”韻達快遞方面向記者表示。
申通快遞方面進一步向記者解釋稱,因為不同的防疫措施,快遞公司存在人員返工受限、部分區域上崗人數受限、快遞人員無法進出小區和商務樓、很多企業未獲得地方復工審批等難點。
在趙小敏看來,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快遞網點開工的價值並不大,因為很多產業都沒有正常開工。而且,現在除了生鮮水果,清潔用品,防控物資等,消費動能還沒有完全釋放,即使網點開工,也很可能沒有單子,但網點運營的固定成本仍然需要支出,這種情況下盲目開工的風險很大。另外,還有一些快遞企業的網絡尚沒有很好的防疫機制,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風險。
趙小敏還表示,此次疫情對快遞行業的業績影響其實很大。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1月份數據,1月份快遞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2.6%。趙小敏分析,今年2月份該項數據下降幅度或將更大,預估為25%左右。“但隨著今天的複工,快遞公司逐步恢復正常,或許會在三四月份迎來好轉,這依賴疫情防控情況”。
出台各項措施改善運營效果
不過,就各地防疫政策限制影響快遞正常運營的問題,目前各個地方政府正在出台相關措施予以改善。
2月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台第2號浙江省疫情防控責任令,其中規定原則上不得隨意限制普通居民正常出行,不得隨意限制快遞、外賣等關係群眾日常生活行業復工及送達服務等。
同日,合肥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也發出通告,強調保障水、電、氣、熱、通信等公用事業維修車輛和郵政、快遞車輛的正常道路通行。
在地方防疫措施慢慢改善的同時,各大快遞公司也在針對不同地區進行分類,並採取不同的措施應對。
“2月5日左右,我們就摸底了各個省份區域的疫情防控情況,針對性地制定了一些措施,比如人員返崗的一些支持策略、路線優化等。”申通快遞上述內部人士表示,“因為今天只是恢復的首日,我們也還在看具體的情況。”
除此之外,趙小敏還建議,剛恢復運營的快遞公司應成立兩套班子,一套針對公司的正常運營,另一套則是要特別針對疫情防控等特殊情況。“為共度風險,可以與其他業務同質、區域交叉的公司聯合起來;為更好地抵御風險,快遞公司目前成立的防疫基金額度也可以適當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