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消毒、送藥再到遠程問診:機器人戰士也沖在了抗擊病毒前線
在疫情面前,迅速開展救治和防護才是積極的應對手段。今時今日,醫療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的出現,都會成為幫助我們度過難關的助力。
文| 王穎
1287、1975、2857、4515、5517、7736、9692、11791、14380、17205、20438……
從1月24日到2月4日,短短十天時間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19-nCoV)確診人數已經上漲了近20倍。這冰冷的數字每一次發生改變都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我們每天早上睜眼後做的第一件事變成了看看確診人數的變化。
從無法確認病毒來源和傳播途徑到確認會人傳人,無數醫學專家和前線醫護人員不眠不休的努力,為我們總結出了一系列防護要點。
由於病毒具有人傳人的特點,為了進一步減小被感染機率,要最大程度的減小與外界的接觸,身處一線的醫護人員面臨著更大的風險,未來遏制疫情的發展,他們不得不與患者“親密接觸”。
為了保護醫護人員,也為了避免更多人通過不知情的接觸感染,機器人在這場抗爭疫情的戰鬥中發揮出了極大的優勢。
幾天前,智東西曾報導過美國華盛頓醫療中心使用機器人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消息。這個案例在整個抗擊疫情階段起到了很強的啟示和帶動作用。
使用機器人參與治療,最大程度的將病人“隔離”成為了一種有效抑制傳染的方式。
中國已連續兩年成為全國機器人消費最大的國家,隨著科學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國的機器人產業已經逐步從工業製造領域延伸至了智能服務領域。
目前,全世界機器人產業中,中國占據了38%的市場份額,從地面運輸到航空探測,從家庭娛樂到醫療救災,中國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已經到了全面覆蓋的階段。無論智能化程度還是運動能力,中國的機器人都開始在國際舞台有了一席之地。
當然由於中國確診病例的數量遠高於美國,對每個病人實施這種全方位的隔離是不現實的,但從遠程問診、消毒、送藥各個環節介入,可以為醫護人員分擔一部分工作,也能一定程度上保護醫護人員和病人。
一、三大機器人抗擊疫情
2003年非典的爆發還令我們心有餘悸,17年後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再次成為了中國醫療的一大考驗。
1.消毒機器人
消毒,成為了抗擊病毒的第一道防線。
普通家庭中如果沒有污染和感染病毒的風險只需做好正常清潔即可,必要時可以使用不同配比的消毒液進行家庭消毒。因為家庭環境相對封閉,沒有感染人員也無需特殊消毒。
但醫院不同,必須在保證確診病人得到救治的同時避免疑似患者和其他病人及醫護人員的安全。因此,這種環境中的消毒就顯得尤為重要。
▲武漢協和醫院急診科
使用機器人消毒能做到人機分離,保障人員安全。上海鈦米機器人的消毒機器人已經在武漢疫情中心的武漢協和醫院、武漢中心醫院等6家醫院及上海仁濟,肺科醫院、中山醫院、華山醫院、溫一、溫州六院等最前線戰場進行7*24小時不間斷使用。
▲機器人消毒前後採樣報告
這些消毒機器人能夠針對環境物表和空氣進行自主移動式多點消毒,充分彌補了傳統固定式空氣消毒機、紫外線燈管、及化學熏蒸法的不足,對芽孢以及各種多重耐藥菌達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99.9999%殺滅效果。
▲武漢協和醫院手術室
在疫情現場,消毒機器人除了在手術室中完成手術環境的消毒,還能重點針對患者、醫護、醫廢的高頻活動區域進行沿路經高水平消毒,重點針對患者和醫護人員的所處區域進行多點終末消毒。
消毒機器人已經走上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第一線。據了解,目前醫療消毒機器人的需求量不斷增大,靈至科技、鈦米機器人等人工智能企業都為一線醫療團隊提供了消毒機器人輔助治療。
2.送藥機器人
前幾天,廣東省人民醫院引進了廣州賽特智能的兩台送藥機器人“平平”和“安安”為患者進行病房送藥。
平平和安安可以自動開門、關門、搭乘電梯,與醫護人員將病人的藥品放入機器人艙內後,平平和安安就會按照輸入的病房和床號將藥品送到指定病人的手裡。完成送藥任務後,醫護人員需要對機器人進行消毒處理,才能再次使用。
2月3日湖南迪邦醫療科技公司與深圳普渡科技共同向岳陽醫院捐贈了4台送藥機器人,2月4日,這4台送藥機器人已經迅速上崗,開始為隔離患者送藥、送餐。
使用機器人送藥避免了醫護人員和病患的過多接觸,除了查房和必要的問診環節,機器人可以代替醫護人員完成簡單的配送工作,最大程度的降低感染風險。
3.遠程問診機器人
智東西近日曾報導過一則美國使用機器人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消息。
這名患者在華盛頓一家醫院的特殊病房中通過機器人進行治療。醫療機器人配有攝像頭、麥克風、聽診器等設備,醫生通過遙控操作機器人進行診療,降低了病毒傳播的風險。
在中國,疫情發展的較為嚴重,採用單獨隔離的方法在人力和物力上都是難以滿足的,但國內已經開始採用醫療機器人輔助治療,希望迅速控制病毒的感染。
1月2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專家們已用移動心肺儀(ECMO)成功救治了1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屬於湖北省首例。
不過,遠程問診機器人的使用還不普及,也有很多問題尚未解決,只能進行簡單的診斷,更多醫學上的判斷還需要醫護人員來解決。
國內機器人企業紛紛向疫區提供了可供使用的醫療機器人,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正在使用的就是獵豹移動的兩台智能服務機器人。
這兩台機器人分別負責發熱病人的初步診療、輔助醫生遠程問診和遞送化驗單、藥物的工作。在患者還沒有確診時,機器人可以協助醫生遠程對患者的症狀做出診斷,減少醫護人員與患者的接觸。
遠程問診在技術上還有尚未突破的難點,在疫情中還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護人員的部分壓力,減少了交叉感染的機率。
二、科技企業成醫護人員後盾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人數、病毒疫苗的研發每一個與之有關的信息都牽動著舉國上下每個人的心。
由於機器人能夠有效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降低發生二次傳播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最大限度的保障一線醫護人員與隔離病人、服務工作人員的安全。
機器人成為了抗擊疫情的一線隊員。包括鈦米機器人、靈至科技、獵豹移動、普渡科技、擎朗智能、雲跡科技等企業在內的機器人企業,都在疫情中尋找著能貢獻一己之力的機會,為疫區捐贈物資。
雲跡科技已向武漢火神山醫院、杭州定點隔離酒店輸送了第一批十餘台機器人及配套產品,用於隔離病人的藥品和餐飲運輸、物品無人遞送等服務,並已陸續開始使用。
從消毒到送藥再到治療,抗擊疫情的每個環節都有機器人的身影。這些機器人企業也自發的成立了疫情應急小組,與醫院進行直接聯繫。
這些醫療機器人能在第一時間抵達疫區也離不開機器人調試工作人員的努力。
鈦米機器人售後服務的負責人說:“我不能讓我家人知道我在武漢!疫情爆發後我也果斷退了回家的機票,20號一早就飛往武漢支援醫院消毒工作,希望能夠貢獻出我們一份微薄的力量。”
機器人可以避免一些人員接觸,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鈦米機器人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消毒機器人是第一批重在解決疫情防控問題的機器人,之後會陸續提供自助發熱初篩工作站、隔離病房陪伴機器人等輔助疫情救治等機器人。
為抗擊疫情貢獻出一份微薄的力量現在是我們每一個的願望,但我們與那些奮戰在前線的醫護人員不同,只能進自己所能減少感染的可能。
三、試點應用,資源分配尚需完善
除了應用在治療過程中的機器人外,還有一部分機器人擔負起了“宣傳大使”的職責,24小時不間斷在醫院大廳、公共服務區域進行病毒防護知識宣傳。
隨著機器人在抗擊疫情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也意識到了資源分配上的問題。
這些機器人目前大都分佈在疫情集中地區和大城市醫院中,小城市或偏遠地區的醫院無法實現機器人輔助治療。這不是醫生或患者主觀上對機器人的不信任,而是客觀條件無法滿足全國醫院的需求。
由於疫情尚未得到控制,人傳人的風險還很大,很多行業無法有序運轉,物流配送也是一個難題。即使有資源也無法及時運送到全國大大小小的醫院。有些醫院甚至不具備和機器人配合的其他醫療設備。
這些客觀問題限制了機器人在抗擊疫情中的大規模使用。此外,機器人本身也存在一定問題。
目前,醫療機器人所能完成的任務和覆蓋的場景都有限制,每家醫院的科室分佈、治療環境都有不同,機器人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調試才能有效運行。
醫院的工作涉及生命,需要爭分奪秒。同時,醫院的人流和環境都相對複雜,對於機器人的避障、視覺、速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想安全高效的完成疫情期間的輔助治療還需要很多技術上的提升。
機器人能做的工作還僅限於機械性的傳遞、數據的判斷,並不能完全取代醫護人員。疾病的治療過程是十分複雜的,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投入使用的醫療機器人只能選擇最大的優勢功能配合醫護人員。比如配送機器人完成送藥工作,導航機器人進行24小時宣傳。
結語:新技術助力抗擊疫情
無論是醫學專家迅速確認病毒的類型、明確傳播途徑,還是前線醫護人員不眠不休的奮戰,還是各行各業的鼎力相助,抑或是只能做好個人防護的普通人。每個人的努力都證明著我們祖國的強大和人民的團結。
在疫情面前,迅速開展救治和防護才是積極的應對手段。今時今日,醫療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的出現,都會成為幫助我們度過難關的助力。
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是一場災難,但疫情暴發時沖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為我築起了一道安全屏障,我們相信在新技術的支持下,終會迎來春暖花開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