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開創性還是令人毛骨悚然?Clearview AI遭Twitter和Google“封殺”
繼Twitter之後,Google和YouTube也向Clearview AI發送了停止訪問信,該公司已經從互聯網上獲取了數十億張照片,並利用它在幾秒鐘內幫助600多個警察部門識別了人員。此前,Twitter採取了類似的行動,在1月份向Clearview AI發送了一封停止使用其數據的信。Google和YouTube的停止訪問信的消息最初由CBS新聞報導。
Clearview AI是一家有爭議的面部識別初創公司,其首席執行官正在捍衛公司龐大的可搜索面孔數據庫,他在周三上午的CBS採訪中表示,這是他收集公開照片的第一修正案。他還將其做法與Google在其搜索引擎中的做法進行了比較。
支持者認為,面部識別技術有助於提高安全性,並使智能設備更加方便,已經受到立法者和相關組織的審查。向美國執法機構出售識別系統的微軟、IBM和亞馬遜表示,面部識別應由政府監管,包括舊金山在內的一些城市已禁止使用該識別器,但尚未有解決該問題的任何法律。
這是YouTube的完整聲明:
“ YouTube的服務條款明確禁止收集可用於識別個人身份的數據。Clearview公開承認這樣做是正確的,因此我們向他們發送了一封終止通知函。其與Google搜索的比較不准確。大多數網站都希望包含在Google搜索中,但網站管理員可以控制他們網站上的哪些信息包含在我們的搜索結果中,其中有包括完全選擇退出的選項。Clearview未經他們的同意並違反規則秘密收集了個人的圖像數據,明確禁止他們這樣做。”
Facebook也表示,它正在審查Clearview AI的做法,如果得知該公司違反了服務條款,它將採取行動。
一位Facebook發言人周二告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我們對Clearview的做法感到嚴重關切,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進行持續審查時要求提供信息的原因。他們如何回應將決定我們採取的下一步措施。”
1月,《紐約時報》報導了該公司應用程序如何通過與他們的超過30億張圖片的數據庫進行比較來識別人的身份後, Clearview AI受到了廣泛關注。Clearview表示,該數據庫已清除了社交媒體和其他網站的數據。這個應用程序被美國數百個執法機構用來識別涉嫌犯罪活動的人。
Clearview AI首席執行官Hoan Ton接受CBS採訪
BuzzFeed News報導說,在Clearview AI向執法機構推銷時,曾告訴警察這個面部識別很“瘋狂”,但也表示有保護隱私的限制。
批評人士稱該應用程序對個人的公民自由構成了威脅,但Clearview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Hoan Ton對此看法有所不同。Ton在周三播出的CBS上接受記者Errol Barnett的採訪時,Ton將其公司廣泛收集的人們的照片與Google的搜索引擎進行了比較。
Ton說:“ Google可以從所有不同的網站獲取信息。因此,如果它是公開的,它有可能在Google搜索引擎內部,也有可能在我們的內部。”
Google不同意這種比較,稱其具有誤導性,並指出其搜索引擎與Clearview AI之間存在一些差異。這家科技巨頭辯稱,Clearview不是公共搜索引擎,未經人們同意即收集數據,而網站始終能夠要求在Google上屏蔽該信息。
Clearview AI的創始人打算挑戰Google和Twitter發出的停止訪問函,理由是他擁有收集人們公開照片的權利。
Ton說:“我們的法律顧問已與Twitter取得聯繫,並正在對此進行處理。但是,對公共信息也有第一修正案。因此,我們構建系統的方式是僅獲取公共信息並以這種方式對其進行索引。”
正如技術律師蒂芙尼·李(Tiffany C.Li)在Twitter上指出的那樣, Clearview AI不會是第一家使用這種防禦來證明其數據抓取做法合理的技術公司。2017年,數據分析公司HiQ起訴LinkedIn,稱其有繼續從Microsoft擁有的社交網絡抓取公共數據的權利,並稱第一修正案保護了該訪問權限。
Clearview數據庫的規模讓執法部門使用的其他數據庫相形見絀。FBI自己的數據庫是其中最大的數據庫之一,收集了護照和駕照照片,其中包含超過6.41億張美國公民的圖像。即使原始上傳已刪除,Clearview也會保留收集的所有圖像。
執法機構表示,他們已經使用該應用程序解決了從入店行竊到謀殺的各種犯罪。但是,隱私權捍衛者警告說,該應用程序可能會將錯誤的匹配結果返回給警察,並且其他人也可能使用它。他們還警告說,一般而言,面部識別技術可用於進行大規模監視。
在《泰晤士報》的報導稱,Clearview AI的軟件是“ 對個人自由的陰險侵害 ”後,在伊利諾伊州提起訴訟,並指控該公司侵犯了該州居民的隱私權。訴訟之前,民主黨參議員愛德華·馬基(Edward Markey)說,Clearview的應用可能帶來“令人毛骨悚然”的隱私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