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黃連能抑制新冠病毒?證明藥物“體內有效”需漫長過程
1月31日晚,標題為《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文章在網上發布,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文章發布後,被人民日報等多家權威媒體轉載,引發民眾哄搶雙黃連口服液,線上網店雙黃連相關的藥物短時間內迅速售罄,深夜,還有大量居民前往線下藥店排隊搶購雙黃連。
對此,上海藥物所相關人士在回應中新社時表示,雙黃連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只是一個初步驗證,對於病人如何有效,還要做大量實驗。本市相關藥學領域專家也表示,藥物在人體內對病毒的抑製作用需要多個實驗室聯合驗證。
上海藥物研究所回應
對病人如何有效還要做大量實驗
在1月31日夜新華視點所發布的消息中稱,“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此前,上海藥物所啟動由蔣華良院士牽頭的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藥物研究應急攻關團隊,在前期SARS相關研究和藥物發現成果基礎上,聚焦針對該病毒的治療候選新藥篩選、評價和老藥新用研究。”
此消息一出,全國各地不少民眾紛紛半夜上街排隊購買雙黃連,不到24點,北京青年報記者所在區域的多家線上藥店均顯示相關藥品已經售罄,京東、淘寶、蘇寧等電商平台的相關產品也均顯示無貨或下架。
2月1日凌晨,中新社記者連線上海藥物所相關人士,該人士回應稱,初步發現雙黃連對病毒有抑制,只是在武漢病毒所做了一個初步驗證。對於可以抑制病毒的說法,該人士認為“不能太拔高,因為這個科學的事情我們不想說得太過。目前還在臨床研究階段,我們後續會在上海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做一些實驗,因為雙黃連本身就是上市的藥物,但是對病人如何有效,我們還要做大量的實驗”。此外,該人士也沒有提供相關的實驗數據。
昨天上午,北青報記者撥通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對外公佈的電話,工作人員表示,領導正在忙,尚未得到進一步的回應。隨後記者又聯繫武漢病毒研究所詢問實驗過程和詳細數據,截至記者昨天19點發稿,尚未收到回應。
業內觀點
藥物抑製作用需多實驗室聯合驗證
北京市某三甲醫院藥學領域醫生告訴北青報記者,藥物研發是一個非常複雜和完整的過程,而根據31日夜的消息,可以看出這個研究目前所取得的是一個特別初步的情況。“就目前的認知來看,可能就是做了體外抗病毒實驗,抑制病毒複製或增殖。但是在體外有效不代表在體內有效,證明一個藥物在體內有效也得先從動物實驗開始,再進入人體實驗階段,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另外,這個藥物能否真正抑制病毒,還需要多個實驗室的聯合驗證,就目前來看,能拿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實驗室非常有限,多個實驗室聯合驗證的目的可能暫時還不太能做到。”該醫生說。
昨日,國家衛健委在新聞發布會上關於該問題也進行了回應,國家衛健委表示,隨著疫情的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根據總結的疫情防治病例的經驗,也專門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實行的第四版,在這一版方案中一般治療、重症治療所使用的中西藥物都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闡述。
經北青報記者查詢,1月28日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四版)》中,醫學觀察期與臨床治療期的推薦用藥,均無雙黃連口服液。
藥物內存
雙黃連過去存在不良反應證據
民眾過分囤積雙黃連,甚至盲目用藥,也存在一定的健康風險。北青報記者查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4年)》發現,當年中成藥口服製劑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總數排名前五位的品種分別是:雙黃連合劑(口服液、顆粒、膠囊、片)、鼻炎康片、複方丹參片(顆粒、膠囊、滴丸)、活血止痛散(膠囊)、清開靈顆粒(膠囊、片)。
同時,在雙黃連口服液藥物說明書中標示,“不良反應”主要是皮膚瘙癢、皮疹等過敏反應,或者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輕微胃腸道反應。說明書在註意事項一欄中標註:風寒感冒者不適用,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心髒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藥師指導下服用。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及脾虛便溏者應在藥師指導下服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對此,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秘書長李萍建議,目前在雙黃連尚無明確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證據前,建議大家不要盲目購買和服用,畢竟雙黃連藥物苦寒,久服會傷脾胃,甚至有毒副作用。
律師觀點
未證實效果就發布是對公眾不負責
北京市匯佳律師事務所主任、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邱寶昌表示,根據昨日上海藥物所的相關負責人回應中新社時所稱,有抑製作用是初步發現,那麼,尚處於研究階段,如果沒有加以證實就發布,對公眾來說是不負責的。
邱寶昌還提醒,如果有人在沒有按照相應程序來驗證雙黃連具備抑制功能的情況下,先行發布未經確認的消息,造成了哄搶商品、哄抬物價、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不利於疫情防控和社會穩定的話,相關部門應該依法依規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