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新冠病毒六大關鍵問題:感染性、致命性究竟如何
截至2月1日24時,中國已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約14411例,此外來自亞洲、北美洲、歐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的共23個國家和地區已報告確診病例逾130例。隨著冠狀病毒疫情的蔓延,一些早期研究正在更清晰地描繪出病原體的行為方式,及其能否得到控制的關鍵性決定因素。
《紐約時報》1月31日報導稱,雖然這種病毒現在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但對中國以外的大多數人來說,其風險仍然很低。報導進而羅列了關於新冠病毒的六大關鍵問題。
傳染性如何?中等傳染性
據《紐約時報》報導,科學家們估計,如果沒有有效的遏制措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可能感染1.5至3.5個人,具有中等傳染性,與SARS大致相當。若與其他病毒進行比較,則其傳染性不及空氣中傳播距離可達30.5米的麻疹、水痘和結核等病原體,但要大於艾滋病(HIV)和肝炎,後兩者只能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體液傳播。
報導稱,像這樣的呼吸道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傳播,當病人呼吸、說話、咳嗽或打噴嚏時,會產生細小的飛沫。通過有效的公共衛生措施,如隔離病人、跟踪他們曾經接觸過的人,可以減少疾病的傳播。2003年,當全球的衛生部門對SARS感染者進行有條不紊地跟踪和隔離後,每名感染者的平均感染人數降至0.4人,足以阻止疫情的擴散。
如今,世界各地的衛生部門正在付出巨大努力,試圖再次做到這一點。
致命性如何?死亡率或遠低於SARS
死亡率是決定疫情暴發的殺傷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紐約時報》稱,早期跡象表明,新型冠病毒的死亡率大大低於另外兩種冠狀病毒:致死率三分之一的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以及致死率約十分之一的SARS (非典型性肺炎)。這三種病毒似乎都會附著在肺細胞表面的蛋白質中,但MERS和SARS對肺組織更具破壞性。
截至1月31日,在已證實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中,死亡者不到四十分之一,且許多死亡病例都是原有疾病的老年人。
多倫多西奈山醫院(Mount Sinai Hospital)的傳染病專家艾里森·麥基爾(Allison McGeer)博士曾參與過抗擊SARS,他對《紐約時報》表示,新冠病毒的性質和機制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他還稱,死亡率低未必說明病原體的危險性也低。比如季節性流感的死亡率低於千分之一,但在美國,每年仍約有20萬人因流感住院治療,其中約有3.5萬人死亡。
潛伏期多長?約為2到14天
美國疾控中心的官員估計,新冠病毒的潛伏期為2至14天。目前尚不清楚病毒攜帶者是否可以在症狀發作之前傳播病毒,也不清楚症狀嚴重的患者是否更易傳播病毒。
“這令我擔心,因為這意味著感染者有可能會躲過檢測。”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傳染病專家馬克·丹尼森(Mark Denison)博士對《紐約時報》表示。
《紐約時報》稱,感染後到出現症狀所需的時間對於防控至關重要。這段時間被稱為潛伏期,可以讓衛生官員隔離或觀察可能接觸了該病毒的人。但是,如果潛伏期過長或過短,這些措施可能難以實施。
若潛伏期只有兩三天,比如流感,感染者可能會在發病之前就將病毒散播出去,這時醫護人員幾乎不可能鑑定和隔離感染者。
SARS病毒的潛伏期約為5天,且病人在症狀開始四五天后才可能把病毒傳播出去。麥基爾博士據此對《紐約時報》表示,這給了防疫人員時間來阻止病毒,並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疫情控制有多難?交通樞紐加大難度
《紐約時報》指出,新冠病毒之所以傳播迅速,是因為它始於一個交通樞紐城市——武漢,這加大了疫情控制的難度。
武漢擁有近千萬戶籍人口和約500萬流動人口,平均每天有3500名乘客乘坐直飛航班從武漢前往其他國家。《紐約時報》稱,這些有武漢直航的城市最先報告了中國境外發現新冠病毒肺炎的病例。
武漢也是中國的重要交通樞紐,通過高鐵和國內航空公司,武漢與全國相連。據悉,去年10月和11月,近200萬人從武漢飛往中國各地。
2003年非典暴發時,中國的交通還遠沒有這麼發達。《紐約時報》稱,就總量而言,如今中國的火車和飛機乘客數量是SARS暴發期間的四倍。
疫情發生後,中國採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對居住在武漢和附近城市的數千萬人實施旅行限制。但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在1月2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坦言,因為春節和疫情的影響,目前有500多萬人離開武漢
“你不可能把病菌封起來,病毒感染總會傳播。”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法學教授、世界衛生組織國家和全球衛生法合作中心主任勞倫斯·O·戈斯汀(Lawrence O. Gostin)說,“它(病毒)總會出來的。”
應對措施效果如何?對世界有幫助
世衛組織官員讚揚了中國對冠狀病毒的積極應對。
“我對中國應對疫情採取的有力措施印象十分深刻。中國採取的有力措施不僅對自身有幫助,對世界也有幫助。”結束了在中國的考察訪問後,譚德塞1月29日在日內瓦舉行的發布會上說。
疫情發生後,武漢關閉了被認為是疫情發源地的華南海鮮市場,全國各地的活禽交易也被暫停,學校停課、假期延長、旅行團被叫停……
譚德塞表示,中國政府採取了非凡的措施來阻止病例輸出,“為此,中國值得我們感激和尊重。”
與此同時,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承認這一疫情的風險已超出了中國范圍。
目前,已有多個國家採取措施,對抵達機場的旅客進行檢查,以及早發現、隔離疑似病例。
疫苗研發要多長時間?或為一年
《紐約時報》稱,2003年非典暴發後,研究人員花了大約20個月的時間才研製出可用於人體試驗的疫苗。疫苗研製成功時,疫情早已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到2015年寨卡病毒暴發時,研究人員已將疫苗研發時間縮短至六個月。
如今,研究人員或許寄希望於進一步縮短疫苗研發的時間。報導稱,研究人員已經研究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發現了對感染至關重要的蛋白質。來自澳大利亞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和至少三家公司的科學家正在研製備選疫苗。
“如果沒有遇到任何不可預見的障礙,我們能在未來三個月內進行一期試驗。”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所長安東尼·福奇( Anthony Fauci)說。
但福奇博士同時警告稱,在初步試驗之後,可能還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來進行廣泛的測試,以證明疫苗安全有效。在最好的情況下,疫苗可能在一年後對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