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員安全困境亟待關注外媒:送餐時間緊事故頻發
外媒稱,在每個工作日的中午前,大多數中國白領都要進行午餐前的例行準備。許多人喜歡在舒適的室內為自己點一份外賣。據《印度教徒報》網站12月21日報導,到午餐時分,外賣送餐人員不顧一切地沿著繁忙的街道跑來跑去,爭分奪秒地為要求嚴格的消費者送餐。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他們的錢包可能會蒙受損失。

報導稱,外賣系統必須遵守嚴格的時間規定。一般情況下,半徑3公里以內的外賣必須在半小時內送到,其中包括準備餐飲的時間。這通常會給送餐人員造成巨大壓力,他們騎著電動自行車蜂擁上路——有時候不少人在路上會遭遇交通事故。
《日經亞洲評論》雜誌援引外賣送餐員餘勇(音)的話說:“我覺得80%的事故是送外賣時間不夠造成的。只有速度足夠快,才能按時送達。”
據悉,一些公司會對未能按時交貨的送餐人員處以罰款,以防顧客投訴。
報導稱,適應了無處不在的數字文化,中國精通科技的下一代人熱衷於在網上叫外賣。他們通過手機應用程序來訂餐,這些應用程序會列出與用戶所在地距離接近的餐館。
點擊某家餐廳的圖標就會顯示出這家店的菜單。訂單通過在線支付——如微信或支付寶等平台——來完成。
顧客還可以通過手機應用程序來追踪送餐人員的位置。對食品質量和服務進行評價也是慣例,這些評價會進入公司不斷擴大的數據庫。
報導稱,外賣熱潮讓中國數字領域的兩大巨頭——騰訊公司和阿里巴巴集團——成為競爭對手。騰訊支持餐飲外賣巨頭美團點評,其競爭對手餓了麼則獲阿里巴巴支持。
報導還稱,外賣行業關係到上述兩大互聯網巨頭的切身利益。據投資銀行伯恩斯坦稱,2018年中國的外賣交易額高達5000億元。到2023年,這一市場預計將增長3倍。
這兩個競爭對手也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據《日經亞洲評論》雜誌稱,它們加起來僱用了至少570萬送餐人員。
據一家市場調研公司稱,就目前而言,美團是無可爭議的業內領頭羊,今年上半年佔據了52%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餓了麼的市場份額為43.9%。
但它們的成功也伴隨著一個嚴重缺陷,即外賣送餐人員為滿足異常苛刻的送貨期限而不得不冒險。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上海平均每天發生約兩起涉及快遞、外賣人員的交通事故。
今年8月,在超強颱風“利奇馬”襲擊中國商業之都上海之際,這兩家公司仍派外賣員送餐。之後外賣員的困境引發了媒體關注和批評聲。
《光明日報》發表文章稱,颱風天,民航、鐵路等都會出於安全原因考慮而選擇停航、停運,難道外賣小哥的血肉之軀能抵禦颱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