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為啥會像細菌一樣瘋長?關鍵可能是奇怪DNA
今天,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項關於癌症的重要發現。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與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D)的一支聯合團隊指出,一類奇怪的DNA,可能是癌症難治的關鍵。
相信我們的讀者朋友們都知道DNA的名字。作為遺傳信息的載體,DNA上編碼了生命的藍圖。在一個典型的人類細胞裡,都有23對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染色體,它們的平均大小雖然只有6微米,只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的模樣。但如果把一個細胞裡的DNA拉直,頭尾相連,那麼總長度就可以接近2米!而如果把人體內所有細胞裡的DNA拼接在一起,總長度更是太陽系直徑的兩倍!
而生命的精妙之處則在於,雖然DNA裡有著如此浩瀚的遺傳信息,每一條基因的表達,卻都受到了精確的調控。在人類和其他真核生物裡,通常情況下,DNA都會緊緊纏繞在一種叫做“組蛋白八聚體”的結構上。等到需要使用某段DNA的遺傳信息時,這些緊緊纏繞的DNA才會鬆開。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有點類似我們古代的“竹簡”。平時它都被折疊起來,只有在被閱讀時才會被展開。
圖片來源:vlasta2, bluefootedbooby on flickr.com [CC BY 2.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但科學家們發現,癌細胞裡的DNA,看起來有些不一樣。
2014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發現,癌細胞裡存在一種叫做“染色體外DNA”(extrachromosomal DNA,縮寫是ecDNA)的特殊DNA。顧名思義,它並不像傳統的DNA那樣被壓縮在染色體中。而且,這種DNA能讓癌細胞發生快速變異,與癌症治療的耐藥性有關。2017年,在《自然》雜誌上,研究人員們又發現,帶有致癌基因的ecDNA,其出現的頻率要比預期高出非常多!在健康的人類細胞裡,幾乎看不到它們的痕跡。而在將近一半的人類癌症裡,都可以觀察到ecDNA。
而在這項研究裡,利用超結構成像技術、光學測繪、以及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科學家們對ecDNA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我們在癌細胞裡看到了染色體DNA(藍色箭頭)和ecDNA(橙色箭頭)(圖片來源:Image courtesy of Paul Mischel, UC San Diego)
具體來看,科學家們指出,ecDNA是一種特殊的環狀結構,看起來有點像細菌裡的質粒DNA。而結構上的分析則表明,這類獨立於染色體存在的環狀DNA,在表達上並不怎麼受限,而是很容易就啟動轉錄和表達的程序。不幸的是,在這些DNA上,往往都是一些致癌基因。因此,癌細胞能夠熟練地使用ecDNA,啟動大量致癌基因,幫助它們快速生長,並對環境快速做出反應,產生耐藥性。
更可怕的是,當癌細胞發生分裂時,這些ecDNA並不像染色體那樣,會被平均分配。相反,一個子細胞裡,可能獲得大量的ecDNA,而它上頭可能全是致癌的基因。這樣的細胞也會更具危害。2017年,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也證實,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癌細胞的突變數量是多是少,並不會影響患者的預後。相反,基因拷貝數變化越多的患者,癌症就越難治,他們的預後也就越差。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4]
“這是一個顛覆性的發現。癌細胞ecDNA與普通DNA的形狀不一樣,這個發現有非常重要的潛在價值。它不但能幫助我們理解癌症的生物學,也會對臨床帶來影響,”本研究的通訊作者之一Paul S。Mischel教授說道:“通過表明ecDNA是一種環狀結構,並且揭露它的表觀遺傳學結構,我們發現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它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癌細胞裡已遭破壞的基因組和表觀遺傳學組,為其3D結構帶來了新的洞見。這在結構基礎上讓我們理解為何一些特定的癌細胞如此具有侵襲性。”
總結來看,過去的科學家們往往專注於哪些基因與癌症相關。現在我們知道,這些基因的位置也同樣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個月前,一家名為Boundless Bio的生物技術公司獲得了4600萬美元的融資,想要抑制癌細胞內ecDNA的產生和代謝,其共同創始人Howard Y。Chang教授也是這項《自然》研究的通訊作者之一。在融資的新聞稿中,他們信心滿滿地指出,靶向ecDNA的創新療法將會是化療、靶向療法、免疫療法後,癌症治療的第四次革命。他們能否兌現諾言?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