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視:美方“臨時禁令”對公司沒有額外影響
針對相關媒體報導的美國政府對於海康威視等五家中國企業發布的一項臨時禁令,海康威視董秘黃方紅日前發表解釋聲明。所謂臨時禁令,實際是美國國防部(DoD)、美國總務管理局(GSA)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為執行《2019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的相關要求,對美國聯邦採購規則(FAR )作出的一項臨時實施條例。

因此,所謂的臨時禁令並未對公司業務有額外的限制,仍然是《2019年美國國防授權法案》項下的內容,對公司沒有額外的影響。
在美國市場,海康從未與該法案中描述的聯邦政府機構進行過直接業務交易,該法案中的上述相關內容,並不會對公司業務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具體聲明內容如下:

去年5月24日,美國眾議院以351-66票通過一項議案,其中包括一項增補提案。
該增補提案建議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美國聯邦政府採購某些中國製造商供應的視頻監控設備,海康威視、大華股份被列入其中。
除此之外,ZTE(中興通訊)、海能達等電信公司也被列入禁止交易名單之中。
去年8月,美國國會還呼籲關鍵基礎設施和國家安全相關組織或單位放棄使用大華和海康威視產品。如果該條禁令強制執行,將會對美國部分公共事業、銀行等非政府組織造成一定影響。
此外,禁令中還提到將會從實體供應鏈中逐漸淘汰和替換大華和海康威視現有設備。

其實,一直以來,包括海康威視在內的中國安防廠商就頻頻遭受美國政府“刁難”。
受美國部分媒體報導“中國產監視器危害美國安全”影響,去年1月,美國密蘇里州陸軍基地倫納德伍德堡移除了5個中國企業海康威視生產的監視器。
據《華爾街日報》稱,倫納德伍德堡基地共有187個監控攝像頭,海康威視生產的這5個設置在外部,主要用來監控通往基地的道路和停車場。
該基地總參謀長貝克上校明確表示,這些攝像頭從未用來監控高敏感區域,且是在封閉網絡內運作,軍方完全不認為這些監視器存在安全風險,移除設備純粹為消除“公眾負面疑慮”。
海康威視在發給《環球時報》的聲明中稱,公司自創建以來始終遵循業界安全和商業道德準則,為維護良好的商譽而不懈努力,致力於成為一家受人尊重的國際化公司。
海康威視為保障社會安定、打擊罪犯和恐怖行為提供支持;為用戶提供有效的視頻監控解決方案,幫助其提高管理效率。
聲明稱,某終端用戶承認他們移除海康威視的產品並不是因為產品本身有任何安全問題,而僅是出於這些失實報導帶來的負面影響。
海康威視與超過155個國家和地區的業務合作夥伴及當地監管機構緊密合作,確保產品和服務遵循所適用的法規和安全標準。
“然而,和其他科技公司一樣,我們的網絡產品和服務不可避免會遭受惡意攻擊,但我們會積極預防與應對。”
外困內憂
對於外部環境變化,黃方紅此前曾預測,從目前美國的情況來看,價值觀和文化方面的衝突很難在短時間內消除,所以他們還是偏向於略悲觀的預判。
而近日臨時禁令的生效無疑佐證了黃方紅的猜測。
她同時也表示,長期來看,對於海外市場,海康極具信心。
除美國之外,海康還看到發展中國家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人員流動加快,整個國家的治安管理需求上升,對監控領域的政策法規也比較寬鬆,行業從業者數量也在增加。
“發達國家目前的形勢比較難預測,這些市場對監控的需求也比較成熟,一些需求進入到產品更新換代改善的周期;同時,它對意識形態這方面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在發達國家既看到了一些比較樂觀的因素,也看到了一些阻力。”
除了國家層面,從企業角度出發,受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的一些限制,今年6月份,包括松下、施耐德等外企已將安防業務剝離給獨立的PE公司。
對此,黃方紅回應,至於松下、施耐德有什麼樣的考量和打算,她不好判斷。但在過去五年的時間裡,日韓和歐美的品牌在安防領域的競爭力在走下坡路是毋庸置疑的。
“2018年下半年,因為中美貿易戰等一些非市場因素影響,一些公司想要抓住機會搶占一些市場可能留出來的空檔。”
即便如此,從商業競爭角度考量,黃方紅認為這些公司本質上並不是特別具備競爭力,但是現在因為非市場因素、非商業因素在起作用,可能會有一些增長的機會。
“這些事情超出了我們能夠控制的範圍,所以這個事情可能要看一段時間,但我相信不可能長期都是這樣的狀態。”
逆水行舟
於海康而言,在頻受內外部問題干擾的情況下,海康今年上半年還獲得了不俗成績。
前不久,海康披露了2019年業績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39.23億元,同比增長14.60%;實現淨利潤42.17億元,同比增長1.67%。
在半年報中,海康還概述了其上半年經營的方向和幾大重點。首先是加強研發投入,同時此前提出的“AI Cloud雲邊融合”計算架構、“物信融合”數據架構繼續落地。
再者,堅持之前的業務架構優化,即PBG(公共服務事業群)、EBG(企事業事業群)、SMBG(中小企業事業群)三大業務群有效協同內部資源。
另外,應對國際形勢及海外風險,夯實海外渠道,密切關注商業環境不確定性風險快速上升的地區,積極採取應對措施。
除原有業務外,海康還將螢石業務、機器人業務作為創新業務,並持續實現了盈利,汽車電子、存儲業務等其他創新業務也在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