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發布首份核電生態報告:核電站已成動植物生態圈
核電是最清潔的能源之一,這就跟飛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一樣,這個結論顯然會有很多人本能性地反對,這種反對根源上還是談核色變,充滿了對極小概率的核輻射的恐懼。

《大亞灣核電基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發布

尋找中國最科幻少年

第二代核電科普機器人——核寶哥哥、核寶妹妹
中廣核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或許可以讓某些人更了解核電站的生態安全問題,這份名為《大亞灣核電基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的報告是全國核電行業首份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獲得了公益組織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潛愛)支持。
根據官網資料,中廣核是我國最大、全球第三大核電企業及中國第二大清潔能源企業。截至2019年7月底,中國廣核集團擁有在運核電機組23台,裝機容量2539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5台,裝機635萬千瓦;擁有風電在運控股裝機達1239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在運控股裝機容量422萬千瓦,海外新能源在運在建控股裝機1338萬千瓦。
在這份報告中,中廣核指出,由於大亞灣核電公司長期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在整個核電基地陸地及周邊海域形成了物種豐富的生態圈。
兩個公益組織作為技術支持多次派出動植物保護專家、海洋生物保護專家走進大亞灣核電基地開展生物多樣性的獨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基地陸地範圍發現國家級二級保護動植物6種,包括鳳頭鷹、普通鵟、領角鴞、虎紋蛙、蟒蛇、禾雀花等。列入國家“三有動物保護名錄”的動物,有白鷺、牛背鷺、變色樹蜥、黑眶蟾蜍、花狹口蛙、花姬蛙等。
核電基地11公里蜿蜒的海岸線為珍貴的珊瑚提供了安居的港灣,周邊海域發現國家二級保護的石珊瑚種類15種,包括蜂巢珊瑚、角蜂巢珊瑚、多孔同星珊瑚、捲曲黑星珊瑚、扁腦珊瑚、刺星珊瑚、沙珊瑚、棘星珊瑚等。
在實地調研過程中,大亞灣核電基地優美的環境和尊重自然的理念給動植物保護專家留下了深刻了印象。”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李燊表示,在核電基地裡能經常看到環保鳥“白鷺”和牛背鷺的身影,這也是大亞灣核電基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有較好成效的一個例證。大亞灣核電基地的員工還積極開展多樣的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常年在基地開展海漂垃圾清理和在周邊壩光地區開展紅樹林复育。
在大亞灣核電基地周邊海域的潛水調研中,經專家鑑定有100多種海洋生物,其中15種石珊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願聯合會(潛愛)理事王曉勇表示:“珊瑚的生長對環境的要求較為嚴苛,這些珊瑚群落能夠在核電基地周邊海域“野蠻生長”,與中廣核的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生態核電的主張以及系統性的環保管控舉措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