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繪製出迄今最大的銀河系3D比例圖
據外媒報導,近日,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們根據恆星之間的距離構建了一個新的星系3D模型。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科學》上。據悉,這一研究的研究對像是一群被稱為造父變星(Cepheid)的恆星。
造父變星是一種跳動、巨大的年輕恆星,其亮度比太陽還要亮。
通過華沙大學在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台進行的一項天空研究–光學重力透鏡實驗(OGLE)的數據,天文學家挑出了2431個造父變星並繪製了一幅星系地圖。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弗羅茨瓦夫科技大學天文學家Dorota Skowron指出,OGLE項目觀察了銀河系銀盤長達6年時間,期間拍攝了206,726張包含1,055,030,021顆恆星的天空圖像。在這當中他們發現了造父變星的數量。據悉,由於造父變星的亮度會隨時間發生波動,所以它們在繪製地圖時非常有用。
利用這種波動,科研小組製作了一個星系3D模型,證實了之前證明星系邊緣爆發的工作。另外,他們還能夠確定造父變星的年齡,即更靠近星系盤中心的比較年輕,位於較遠邊緣的則較老。
通過模擬銀河系早期恆星的形成,科研小組展示了該星系在過去1.75億年裡可能進化的過程。
“我們希望我們的論文將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為更複雜的銀河系過去建模,”Skowron說道,“我們的造父變星是檢驗這些模型可靠性的一個很好的試驗台。”
此外,Skowron指出,未來他們的研究工作將把重要放在較老的恆星群上,不過與此同時他們也要考慮到在銀河系中發現的另一種脈衝恆星–天琴座RR型變星。這些老恆星來自銀河系生命週期的更早時期,因此其將能提供繪製銀河系地圖的另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