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組建存儲芯片事業群”台灣存儲教父”任CEO
紫光集團微信公眾號“紫光集團”(ID:ziguangjituan)6月30日發佈公告稱,決定組建紫光集團DRAM事業群,全力加速發展國產內存。根據通知,紫光集團委任刁石京為紫光集團DRAM事業群董事長,委任高啟全為紫光集團DRAM事業群CEO。


從行業角度看,目前全球超過90%的DRAM市場份額集中在三星、海力士、美光這三家公司手裡,國內DRAM製造廠商僅有兩家(尚未大規模投產),此次紫光集團進擊DRAM,或將對全球DRAM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短期看,國內DRAM廠商可能無法撼動“三巨頭”的地位,但假以時日,背靠廣闊的中國市場和國產替代機遇,則有望打破寡頭格局。
目前,紫光集團正在DRAM內存、NAND閃存、SSD固態硬盤、移動處理器、5G基帶等各種國產芯片上加速發力。
經過多年的發展,紫光集團在存儲器的設計製造領域已形成一定基礎,積累了從設計、生產、測試、方案構建到全球量產銷售等研發和產業化經驗。在DRAM領域,紫光集團旗下西安紫光國芯自主創新出全球首系列內嵌自檢測修復DRAM存儲器產品(ECC DRAM)。紫光集團借助長江存儲和武漢新芯的平台,聚集了大量的三維閃存和DRAM的工藝研發人員,工藝研發人員人數近2000人。目前長江存儲和武漢新芯的員工人數近6000人。
紫光錶示,在DRAM內存芯片上,該公司已具備世界主流設計水平。現階段,紫光的主流內存產品仍然是DDR3,紫光此前2018年曾表示DDR4內存芯片正在研發中,預計2018年底前完成,並推向市場。不過2018年底紫光錶示不會年內推出,DDR4內存芯片仍在在研發中,預計2019年開始逐步推向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刁石京在ICT(信息、通訊與技術)領域擁有超過30年的行業工作經驗,曾先後擔任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綜合組副巡視員、信息產業部辦公廳部長辦公室副主任等職務。
從1980年起,高啟全便在半導體及DRAM領域從業,先後在美國仙童半導體、英特爾等公司任職。1987年高啟全加入台積電任一廠廠長,後創辦旺宏電子,高啟全還曾任台灣DRAM公司南亞科技總經理、華亞科技董事長等職務,是華人在全球DRAM界最資深的人士之一,有“台灣存儲教父”之稱。
“國之重器”
據中國證券報7月1日介紹,DRAM即動態隨機存儲芯片,它是主存儲器(又可稱為內存)的一種,區別於NAND Flash代表的外儲存器(指除內存及CPU緩存以外的儲存器,此類儲存器一般斷電後仍然能保存數據)。

存儲芯片種類(圖片來自網絡)
作為最常見的系統內存,DRAM具有高容量、大帶寬、低功耗、短延時、低成本等特點,廣泛用於PC、手機、服務器等領域,是集成電路產業產值佔比最大的單一芯片品類。而FLASH具有壽命長、體積小、功耗低、非易失性等特點和優勢,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移動通信、網絡通信、個人電腦、服務器等領域,主要用於代碼存儲和數據存儲等,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存儲器芯片產品。
在不少賣方研報中,DRAM被看作“國之重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作為第一大DRAM消費市場,中國大陸卻幾乎沒有自主產能。以2018年為例,根據智研諮詢統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達到3120億美元,其中存儲芯片為1230億美元(同比增長1188.99%),佔集成電路進口總額的39%。
值得注意的是,受智能手機內存提升、大規模建設數據中心、物聯網快速發展、汽車電子等下游需求的帶動,2016年第二季度開始,存儲器價格一路飆升,也讓存儲器在2017年成為集成電路最大細分領域。據WSTS數據,2017年全球存儲器市場規模達到1240億美元,同比增長61.5%,市場份額為30.1%。
不過,今年以來,受庫存過高等因素影響,DRAM價格跌跌不休。根據集邦諮詢半導體研究中心調查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DRAM合約價跌幅持續擴大,整體均價已下跌逾20%;第二季整季跌幅逼近25%;該機構近期正式下修第三季DRAM價格展望,跌幅由原先預估的10%,擴大至10%-15%。
價格下跌,令廠商態度保守,紛紛削減資本開支。集邦諮詢指出,2019年DRAM產業用於生產的資本支出總金額約為180億美元,較去年縮減約10%,為近年來最保守的投資水位。在DRAM寡頭市場中,由於沒有新進競爭者的威脅,各供應商選擇透過調整產出,來避免削價競爭。
敢於亮劍
目前,韓國的三星和海力士,以及美國美光,這三家企業佔據了全球90%以上的DRAM市場份額,呈現寡頭競爭格局。可以期待的是,在存儲芯片領域(IDM模式),國內三位探路者已經點燃了“星星之火”。
2016年,長江存儲在NOR Flash晶圓製造商武漢新芯的基礎上,由紫光集團聯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湖北省地方基金、湖北省科投共同投資組建而成,負責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總投資約為240億美元)的研發、建設和運營。長江存儲於2017年研製成功中國第一顆3D NAND閃存芯片。2018年8月公開發布其突破性技術——XtackingTM。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儘管32層3D NAND已有小批量生產,但大批量生產並不在長江存儲的計劃之內,其瞄準的是與全球巨頭縮小差距,盡快追上64層甚至128層的全球領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紫光集團試圖以230億美元收購美光,藉此進入DRAM和三維閃存領域,但最終未能如願。
2016年5月,長鑫存儲在安徽合肥成立。2017年10月,主營產品包括NOR Flash的A股公司兆易創新發佈公告,與合肥市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約定雙方在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開展工藝製程19nm存儲器的12英寸晶圓存儲器(含DRAM等)研發項目,項目預算約為180億元。今年5月15日,長鑫存儲董事長朱一明表示,公司已累計投入25億美元研發費用,建成嚴謹合規的研發體系和獨有技術體系。
福建晉華於2017年2月落地晉江,該項目規劃面積594畝,一期總投資370億元,主要建設12英寸DRAM晶圓生產線,產能規模為月產6萬片內存晶圓;二期將新增6萬片內存晶圓產能規模。在技術路徑上,將首先依托聯華電子集團共同開展產品研發和製程設計,達到一期項目產品要求後,轉入自主建設研發體系、自主開發新世紀產品,持續跟進全球內存製造前沿技術。遺憾的是,2018年10月,福建晉華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在今年1月25日的聲明中,晉華表示,已向美國商務部最終用戶審查委員會提交信函,聲明公司準備遞交正式申訴。
現在,DRAM製造領域又添國產“新面孔”,紫光集團將在發展壯大我國存儲芯片產業的道路上擔當重任。
刁石京此前接受中國證券報專訪時表示:“事實上,中國在全球信息產業發展過程中已經做了巨大貢獻,由於我們的加入,促進了整個產業的競爭,極大地降低了信息產品的價格,才讓全世界人民,特別是低收入國家的老百姓,有機會用上很多信息產品,比如智能手機。通過這些產品的使用,極大程度縮小了數字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