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為何選擇此時在香港二次上市?
阿里巴巴集團據稱已秘密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最快今年第三季度正式登陸港交所,最高融資200億美元。最新傳出的消息顯示,阿里計劃融資100億美元。如果一切順利,阿里上市有望成為自2010年友邦保險上市融資204億美元以來港交所規模最大的一筆股票發行交易。
那麼,阿里為何選擇此時在港交所上市?意義何在?股票研究分析師艾登·王(Aiden Wang)認為,阿里在港二次上市體現了阿里對公司業務的信心、擴張雄心以及中國投資者的需求,所籌集的資金將增加阿里的流動資金,幫助阿里在與其他科技巨頭競爭時取得更大成功。
阿里和港交所的淵源
實際上,阿里和港交所有很深的淵源。當阿里創始人馬雲最初開始從資本市場籌集資金時,他選擇的就是港交所。2007年,阿里旗下B2B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在香港IPO,計劃發行1.28億股股票,發行價為13.50港元。當時,阿里巴巴網絡吸引了逾56萬香港散戶投資者,認購訂單達到331億港元,超額認購257倍。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網絡上市第一天開盤報30港元,較13.50港元的發行價增長一倍以上。投資者的認購十分瘋狂,以至於大量訂單的湧入導致港交所的交易系統不堪重負,交易延遲。
儘管散戶投資者熱情洋溢,但是機構投資者當時並未充分認識到阿里巴巴網絡的價值。一些投行分析師認為阿里巴巴網絡的定價“嚴重過高”。
自從IPO後,阿里巴巴網絡的股價再也沒有回到30港元,並很快跌破了發行價。2012年,馬雲決定讓阿里巴巴網絡從港交所退市,目的是“擺脫市場期望、盈利能見度以及股價波動的壓力”。

阿里巴巴網絡曾在香港上市表現不佳
於是,阿里巴巴網絡決定以每股13.50港元的價格回購所有流通股,與IPO發行價一樣。這一回購價較私有化交易宣布兩週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價高出大約46%,彰顯了馬雲將公司私有化的堅定決心。
到了2014年,馬雲決定再次讓阿里(整個集團)上市,他選擇了紐交所而是不是港交所,主要原因是阿里當時使用的雙層股權結構是港交所不允許的。相比之下,紐交所和其他美國交易所允許企業管理層在不持有大量股份的情況下保持企業控制權。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了百度、京東等公司身上,他們不得不選擇赴美上市。
為何再次選擇香港?為何在此時?
當然,第一個原因就是融資。儘管阿里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持有大約300億美元現金,但是沒有哪家公司討厭擁有更多現金的。另外,鑑於香港的物質文化和大陸相似,所以香港的投資者更有可能給予阿里股票更高估值。考慮到過去12個月阿里在美股票的起伏,馬雲很有可能希望現在籌集額外資金,提高阿里的估值。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自去年以來港交所對於大陸科技公司的態度發生了變化。港交所不但通過了允許使用不同投票權股票的企業上市的規則(就是它阻礙了阿里2014年在港上市),還發布指示為在美國或倫敦上市的大型中國內地公司在港二次上市掃清了障礙。有了這些做基礎,阿里只需秘密提交上市申請,等待二個月至三個月在香港上市。
最後同樣重要的一點是,國際形式的變化也促使阿里作出這一決定。中國內地監管部門據稱也在設法吸引科技巨頭回到國內市場上市。作為內地最大而且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阿里有責任發揮示範作用支持政府的計劃。
阿里在美股票會受到影響嗎?
美國投資者最想問的應該是:二次上市會對當前阿里在美股票的股價產生何種影響?
首先,所有投資者都需要明白的是,阿里在港二次上市短期內不會傷害美國股票價格。雖然目前還不清楚阿里在港上市的具體規模和發行價,但是預計阿里會在即將上市前提供與紐交所股票相同或者稍微高一點的價格。
從長期來看,二次上市會提振阿里在美股票價格。以下是支持這一說法的兩個理由:
第一:投資者需求巨大
從港交所在2014年錯失阿里IPO那時起,中國投資者一直期待著馬雲帶領公司回歸。
在準備香港IPO的同時,阿里還計劃拆股,1股拆成8股。這就意味著阿里當前的普通股數量將從40億股增加到320億股。拆股能夠讓阿里以更低股價向投資者發行更多股票。阿里董事會相信,這將增加公司融資活動的靈活性。
綜上所述,如果阿里二次上市獲得香港投資者的2倍甚至3倍超額認購,一點也不令人驚訝。散戶投資者的巨大需求將把阿里股價保持在一個足夠高的估值上。
第二:增加流動資金,改善從銀行獲取貸款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儘管阿里現在並不亟需現金,但是200億美元資金將給予阿里額外流動資金,幫助其改善從亞洲銀行獲取貸款的方式。
雖然阿里自由現金流強勁並且在不斷增長,但是在核心電商業務增長放緩之際,他們也在追求耗資巨大的新舉措,例如發展雲計算部門和新零售業態盒馬鮮生。
Hullx資本創始人、播客頻道China Tech Investor聯合主持人詹姆斯·赫爾(James Hull
)認為,二次上市將為阿里提供額外資金資助新的、成本昂貴的舉措。
艾登·王十分看好阿里目前所處的位置以及未來參與雲計算市場的建設。他認為,上市籌集的資金和雲業務投資將為阿里的業務帶來積極協同效應,因此推動公司增長。
風險因素
儘管艾登·王十分看好阿里的二次上市,但是從投資者的切實投資決定角度考慮,還有幾個風險因素需要考慮:
·鑑於近期圍繞著港交所科技公司的消極氛圍(2018年上市的公司股價表現令人失望),香港投資者可能不會認識到阿里目前的價值。不過考慮到阿里的領頭羊地位和強勁的財務業績,這個可能性還沒到令人擔憂的地步。
·阿里從港交所籌集來的額外資金不一定會帶來令人滿意的投資回報率,這會導致阿里股票被攤薄,股價停滯不前。
結論
艾登·王認為,現在是阿里選擇在香港二次上市的合理時機,最有可能從中國投資者的高需求中提高估值,增加流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