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控抗生素使用遏制細菌耐藥性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感冒發燒會向醫生要求吃消炎藥、輸液,認為這樣“好得快”,殊不知,這就是典型的抗生素濫用,其最大危害是造成細菌耐藥。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近日表示,炎症的成因多種多樣,抗生素針對的是由細菌或真菌引起的感染,不應隨意使用,尤其要嚴控高級別抗生素的使用,遏制細菌產生耐藥性。
資料圖
抗生素濫用是全世界面臨的公共衛生問題
在人類與細菌漫長而艱辛的搏鬥史中,抗生素是最有力的武器,但抗生素濫用一直是全世界面臨的公共衛生問題。鐘南山說,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危害在於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一些產生耐藥基因的細菌如果沒有被抗生素殺滅,會繼續傳播耐藥基因,久而久之,攜帶耐藥基因的細菌會越來越多,造成抗生素失效,給治療帶來很大困難,也增加了治療費用。
據了解,濫用抗生素包括在不該使用時使用、使用劑量不准確、使用頻率及療程不當,這些做法都會引發細菌耐藥現象,最終導致“無藥可用”,“超級細菌”的出現便是細菌產生耐藥性後的嚴重後果。
鐘南山舉例表示,氟喹諾酮類抗生素使用量比較大,在中國用得很多,目前對這類抗生素的耐藥性已經達到了60%,這在全世界是極少見的;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膚感染、內臟感染等,以往用青黴素類藥物很有效,但是後來出現了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為醫院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碳青黴烯引入中國後,逐漸成為治療嚴重細菌感染的主要抗菌藥物之一。
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在一些地方,傷風感冒用抗生素的比例達到了60%—70%,而病毒性感冒根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等於消炎藥。”鐘南山曾多次強調。
以往,人們通過開發新的抗生素來解決細菌耐藥問題,不斷推出高級抗生素,但開發新抗生素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細菌耐藥的腳步,因此,加強抗生素管理,嚴控濫用,合理使用,才是關鍵且有效的手段。
此外,抗生素濫用問題不僅出現於醫療環節,畜牧業、養殖業也是重災區,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來共同遏制抗生素濫用問題。
弄清抗生素與消炎藥區別
有很多人認為抗生素就是消炎藥,但嚴格來說,抗生素並不是消炎藥,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山東大學藥學院魏璧說,“炎症”是機體對外界刺激產生的防禦反應,病毒、真菌、細菌、來自空氣中的灰塵、燒傷等都有可能引起炎症,其臨床表現為感染部位紅腫、發熱、疼痛等。
消炎藥是能夠消除炎症的藥物,它分為兩類,一類是非甾體抗炎藥,另外一類是糖皮質激素。而抗生素是殺滅微生物的藥物,屬於“殺菌藥”。因細菌感染而導致的發炎,可以用抗生素進行治療;而非細菌感染導致的炎症,用抗生素不能發揮任何作用。
現在,抗生素經常被人們使用,但如果大量使用或者濫用抗生素會使人體產生耐藥性,導致許多疾病難以治療。所以在正常情況下,抗生素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要盲目自行選擇,同時還要注意它的劑量和使用次數,不要擅自停藥。治療炎症也要選擇適合的藥物,找到病因對症下藥,謹遵醫囑,才是治療炎症最好的方式。
人們常常用抗生素和消炎藥來治療各種不同的炎症,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炎症帶有“炎”字,但這些帶“炎”字的病症,真的可以用抗生素和消炎藥來治療嗎?事實並非如此。例如“骨性關節炎”。很多人認為其症狀是關節發炎,需要用抗生素或者消炎藥進行治療。但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變性、損害導致關節發生退變或者骨質增生的慢性骨關節疾病。它的發病原因並非由於病毒、真菌、細菌等引起,而是由於肥胖、高齡、遺傳等因素。一般需要通過物理的方法進行改善治療。
因此,如果出現一些自身無法判斷的症狀時,不要急於用抗生素或消炎藥治療,應及時就醫,查清是否是由細菌、真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然後再做處理,要從病原出發,對症下藥。
管理抗生素的關鍵在於合理使用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報告指出,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已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目前,防止抗菌藥濫用,減少細菌耐藥的產生,幫助公眾樹立科學用藥、合理用藥觀念非常必要。在2016年於杭州召開的G20峰會上,應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被寫入峰會公報,成為國家層面的戰略問題。鐘南山說,在我國,抗生素濫用和細菌耐藥問題形勢突出。國家衛健委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對不該使用抗生素的疾病、高級別的抗生素給予界定和使用規範。例如,高級抗生素只有經過高級別的醫生同意才能使用;有意識地控制門診和病房使用抗生素的比率等。
近年來,我國抗生素管理力度和水平不斷加強。2016年,國家衛健委與14部委聯合發布《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2017年,原國家衛計委組建了國家層面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與細菌耐藥評價專家委員會,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玉沛擔任主任委員,組織全國的專家對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細菌耐藥性進行技術指導。首先,專委會推進了一系列教育活動,例如如何正確對待碳青黴烯耐藥問題;其次,制定了相關技術條款,在對我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細菌耐藥形勢、感染性疾病譜以及細菌耐藥經濟負擔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提供具體的技術規範和技術評估。
專家認為,從長遠來看,要通過專業行為來推動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包括提高廣大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能力,讓百姓明白隨意使用抗生素的危害,同時還要預防細菌感染、控制院內感染,只有這些方面的情況都得到改善,合理使用抗生素,遏制細菌耐藥才成為可能。
“我國抗生素的管理在此前一個階段是以行政手段為主,控制住了抗生素的過度使用態勢,今後要逐漸向專業管理靠攏。行政管理和專業化管理相結合,可以讓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走得更快。”鐘南山說。他強調,管理抗生素的關鍵在於合理使用,而不是簡單地減少用量,如果在該用某種抗生素時沒有及時使用,也會延誤治療。
如何分辨抗生素和消炎藥?
最好的辦法就是看說明書,如果看不懂,有一個更簡單的辦法:一般藥名里含有“黴素”“菌素”“沙星”等字樣的,大多是抗生素(少數是化療藥) ,像阿莫西林、氨芐西林、芐卡西林、羧芐西林等,都屬於經典的“青黴素類”抗生素。
而消炎藥一般有兩類:一類是常說的帶“松”激素,如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另一類是消炎止痛藥,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專家提醒,什麼菌感染用什麼藥,並不是貴的、新的、進口藥就好,患者用藥一定要嚴格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