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個朋友圈失踪“老賴”露了餡
近日,濟南市天橋區人民法院執行法官在執結一起“小標的額”案件時,通過巧妙追踪失信被執行人發布的微信動態,最終確定失信被執行人所在的位置坐標,從而成功找到被執行人,順利結案。
欠了三千多玩起“失踪”
名下賬戶餘額總計1.2元
被執行人曲某此前曾經營一家工程機械維修站,因業務需要,曲某多次從李某處購買設備所用的機油,累計拖欠李某機油款3535元。李某多次催要,曲某總是推三阻四,從最初的延緩幾天到最後乾脆賴賬不給。
2019年年初,李某無奈之下只好將曲某訴至法院,法院依法判決確認曲某應支付李某貨款3535元,並負擔25元案件受理費。面對已經生效的法律文書,曲某不僅拒不履行給付義務,更是玩起了“失踪”,李某隻好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接手該案後,執行法官陳敏迅速通過執行網絡查控系統發起查控,可反饋結果卻顯示曲某名下並無任何可供執行的財產。曲某名下約有30多個銀行賬戶,但全部賬戶餘額加起來僅有1.2元。

法官試圖加微信
多次發驗證被拒
適逢被執行人曲某所在的天橋區大橋鎮拆遷改建,法官現場查找曲某的下落變得十分困難。陳敏通過曲某的手機號找到了曲某的微信賬戶,可曲某十分警覺,三名法官均未成功添加曲某好友。
一次偶然的機會,執行法官在向李某告知執行進展時得知,曲、李二人原本系微信好友,後曲某將李某從聯繫人中刪除,但李某仍能看到曲某最近發布的十條微信朋友圈的內容。執行法官陳敏趕緊讓李某將曲某在朋友圈中所發布的信息截圖傳至自己的微信仔細研究。
朋友圈裡露馬腳
只因發了張雪景

2019年春節剛過,濟南出現降雪,曲某將一段在住處所拍攝的雪中視頻分享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陳敏從該視頻中發現重要線索:原來,曲某所在的小區周圍有一片楊樹林,不遠處還有一個簡易工棚。結合曲某的戶籍信息及拍攝角度,陳法官最終認為曲某所住的樓層應為三或四樓。在與當地大橋法庭許博傑法官取得聯繫後,許法官通過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最終確定了該小區的名稱。
2月19日,執行法官陳敏、高玉松、張熙傑驅車前往大橋鎮曲某所住的小區。清晨,執行人員抵達該小區後,通過現場分析、比照,再次確定曲某房屋的大致位置。
在敲了第一家住戶卻無人應答後,執行人員突然聽到對門屋內傳出幾個孩子的嬉笑聲,想到曲某朋友圈裡的親子照片,執行人員決定以“辦事處工作人員”的身份先敲敲此門試試,沒想到開門的正是曲某的妻子。執行人員進門後,一眼瞥見曲某躺在沙發上悠閒地看電視。執行人員向其出示證件,表明來意,並將曲某帶至執行局進行調查。

經詢問得知,曲某名下的銀行卡均已不再使用,日常收支均由其妻子管理。執行人員表示如果其不履行義務下一步將對其進行司法拘留,曲某一聽,迅速撥通了妻子的電話。不一會兒,在執行局等候的申請執行人李某收到一條手機提示,顯示自己的銀行賬戶多了3000多元的涉案款項。自此,天橋區人民法院執行法官終於將這起“小標的額”案件執結。(據山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