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掌管騰訊?
騰訊毫無疑問是一個商業帝國。目前,騰訊是全球最有價值的科技公司之一,市值約4670億美元,年收入460億美元。2018年9月29日,騰訊宣佈內部架構大調整。
對於這次的架構調整,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這是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主動革新與升級迭代。
此次調整之後,騰訊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台與內容事業群(PCG),保留原有的微信事業群(WX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企業發展事業群(CDG),整合社交與效果廣告部(SPA)與原網絡媒體事業群(OMG)廣告線,成立新的廣告營銷服務線(AMS)。
那麼問題來了,馬化騰如何從容不迫地在這眾多的事業群之上完成騰訊的再次轉型?
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就此進行了揭秘,對馬化騰的10員大將以及各自帶領的團隊職責分工進行了報導,這其中包含2-10-42的企業高管,以及之後的業務線。
馬化騰和劉熾平
作為中國科技巨頭騰訊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算是騰訊的一個公眾人物。眾所周知,這家公司運營著中國最受歡迎的兩款社交App——微信和QQ;而著工作之餘,馬化騰卻熱愛著天文學。
與此同時,騰訊日常運營的關鍵性高管劉熾平和馬化騰一樣重要。據了解,騰訊所有高管都向劉熾平匯報。
劉熾平是香港人。1995年獲得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98年擁有美國密歇根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畢業後曾在麥肯錫公司從事管理諮詢工作,後擔任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的執行董事及電信、媒體與科技行業組的首席運營官。
2005年,劉熾平加盟騰訊,出任首席戰略投資官,負責公司戰略、投資、併購和投資者關係方面的工作;2006年2月升任騰訊公司總裁,幫助馬化騰負責公司的日常管理和運營。2007年3月,被任命為執行董事。劉熾平還曾被列入《彭博商業周刊》2017年度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據The Information透露,劉熾平去年收入約為4700萬美元,主要來源是股票期權。去年劉熾平行使了2010年獲得的股票期權,獲得了約1.28億美元的額外收益。
由於騰訊的組織結構保密政策,即便是騰訊的一些現任和前任管理人員也不知道劉熾平的直接報告範圍之廣。
騰訊的高層是一個管理團隊,在內部被稱為“總辦”。由騰訊14名最資深高管組成的“總辦”,每月與各業務集團召開一次戰略會議,並在不公開的情況下做出決策。
騰訊和馬化騰的關鍵先生
騰訊目前大致為2-10-42的人才架構。
現騰訊CEO馬化騰,執行董事劉熾平,直接領導了10名公司高管,其中10位一把手之下,The Information統計到了42位二把手和三把手,共54人。
直屬馬化騰管轄,直接向劉熾平匯報的10人分別為:任宇昕、James Mitchell、羅碩瀚、David Wallerstein(網大為)、湯道生、張小龍、盧山、劉勝義、郭凱天、奚丹。
The Information揭開了騰訊組織結構圖的面紗,並披露了在騰訊6個業務集團中扮演關鍵角色的50多名高管的姓名:
任宇昕
首席運營官,互動娛樂集團負責人,平台及內容集團負責人。據the information透露,任宇昕是騰訊薪酬最高的兩位員工之一,負責騰訊遊戲業務以及它的在線內容平台。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任宇昕去年賺了7000萬美元。
騰訊互娛高級副總裁馬曉軼直接向任宇昕匯報,馬曉軼同時也是騰訊總裁辦成員。
馬曉軼的團隊包括BD王波、呂鵬、劉銘,負責國際夥伴關係的本·費德(Ben Feder),曾打造出王者榮耀的天美工作室的姚曉光,光子工作室陳宇,魔方工作室張晗勁和極光工作室於海鵬。
除了馬曉軼,任宇昕的團隊還包括平台內容組的6名成員,分別是負責社交平台的樑柱,負責信息的殷宇;負責短視頻業務的林松濤,負責騰訊新聞和騰訊體育的陳菊紅,負責公關和市場營銷的程武,以及負責騰訊視頻和騰訊圖片的孫忠懷。
JamesMitchell
首席戰略官。2 011年,劉熾平從高盛(GoldmanSachs)挖來了Mitchell,Mitchell幫助劉熾平將騰訊打造成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交易撮合者之一。
自2011年加入騰訊,James Mitchell全面負責戰略規劃、實施,投資併購和投資者關係管理工作。James Mitchell在投資銀行業擁有逾16年的從業經驗。
加入騰訊之前,James Mitchell是高盛紐約分公司的董事總經理,主要負責通訊、傳媒及娛樂等行業的研究工作,對全球互聯網、娛樂和傳媒等行業都有深入了解。James Mitchell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並擁有CFA資格。
JamesMitchell團隊包括林璟驊,負責廣告和營銷策略,李朝暉、林海峰負責投資,陳慧芬負責投資者關係,楊寶樹負責國際業務,賴智明負責金融技術。
羅碩瀚
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2004年加入騰訊,擔任財務總監職務,2012年升為集團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此前,羅先後在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香港、廣州、深圳三地的分所擔任審計業務高級經理,擁有超過12年會計師事務所專業經驗。
羅碩瀚的匯報對象包括,謝晴華,會計、金融;鄭潤明,財務總監;袁鑑輝,總經理、財務;曾偉業,併購融資。
DavidWallerstein(網大為)
首席探索官。自2001年加入騰訊以來,網大為一直致力於推動騰訊公司國際化和新領域探索的步伐。在此之前,網大為曾任MIH(騰訊最大股東)中國業務發展副總裁,負責中國的互聯網策略和合併與收購工作。
湯道生
雲智能產業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負責人。湯道生是新成立的雲與智能產業集團(CSIG)的總辦成員。雖然湯在2005年加入騰訊之前在甲骨文工作,但他在企業技術方面的經驗有限。在騰訊,他曾管理社交網絡和在線娛樂業務。
目前,向湯道生匯報工作的人包括負責騰訊雲的邱躍鵬,負責醫療、網絡安全的丁珂,負責流動性的鐘翔平,負責AI的姚星,以及負責智慧零售的林璟驊。
湯道生的直接下屬之一是曾在麥肯錫(McKinsey)擔任合夥人的林璟驊(Davis Lin),他在兩個業務部門的職責,一些經理人將他描述為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林璟驊同時負責廣告業務並在公司與發展集團(Corporate&Development Group)內部為戰略提供諮詢,也向James Mitchell匯報工作。
張小龍
高級執行副總裁,微信集團負責人,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分別獲得學士、碩士學位。
張小龍曾開發國產電子郵件客戶端——Foxmail,加盟騰訊公司後開發騰訊微信,被譽為“微信之父”,曾被《華爾街日報》評為“2012中國創新人物”。
據the information透露,張小龍是騰訊薪酬最高的員工,張小龍去年收入為8000萬美元。
張小龍的微信團隊成員包括,負責微信支付的張穎,開放平台曾鳴,基本平台產品的張孝超,負責搜索、推薦的周顥,負責微信企業服務的黃鐵鳴,負責市場營銷的朱利群,以及負責戰略的殷婷。
盧山
高級執行副總裁,技術工程集團負責人。畢業於中科大,騰訊公司技術工程事業群總裁,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早年就職於黎明網絡有限公司;2000年加入騰訊,歷任即時通信產品部總經理、平台研發系統副總裁、運營平台系統高級副總裁。
盧山的直接匯報對象包括AI負責人姚星和大數據負責人別洪濤。
劉勝義
高級執行副總裁。2006年加盟騰訊,全面負責網絡媒體業務的發展,包括騰訊網、騰訊視頻,騰訊微博,騰訊微視以及新聞客戶端、自選股等多樣化的移動媒體產品。加盟騰訊之前,劉勝義曾擔任陽獅(Publicis)中國的執行合夥人,天聯廣告(BBDO)中國的首席執行官。
郭凱天
高級副總裁,法律行政主管,黨委書記,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騰訊研究院理事長。199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6月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法系。
2002年2月加入騰訊公司,於2007年9月起全面負責集團法務、行政、基建、採購、公共策略、安全管理、企業社會責任等職能係統管理工作。
郭凱天的匯報對象包括總法律顧問Brent Irvin,負責行政事務的謝呼和負責政府事務的江陽。
奚丹
人力資源高級副總裁。1996年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2002年加入騰訊,自2008年5月起全面負責公司人才發展與管理領域的各項管理職能。
騰訊結構改造,CSIG將成未來發展重心
從騰訊曾經的管理結構中,不難發現在線遊戲和微信和QQ等社交應用程序對其的重要性。
但隨著遊戲收入放緩,這家中國科技巨頭正試圖發展其他業務,包括廣告和企業服務。有鑑於此,騰訊的組織結構正在經歷一場變革。
去年9月30日,騰訊進行了史上第三次戰略升級和架構調整,包括將其應用商店、視頻和新聞集團整合在一起,將廣告銷售集中一起。而這次調整中,最重要的是新設CSIG(雲與智慧事業群),其中云計算是CSIG的基礎,也是其最主要的業務。
這次調整又被稱為930調整,目的是舉公司之力擁抱產業互聯網。目標客戶是銀行、零售和醫療等企業客戶。
騰訊擴大面向企業客戶服務的大力轉型之舉由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Dowson Tong)牽頭。
湯道生是新成立的雲與智能產業集團(CSIG)的總辦成員。雖然湯道生在2005年加入騰訊之前在甲骨文工作,但他在企業技術方面的經驗有限。在騰訊,他曾管理社交網絡和在線娛樂業務。
騰訊向企業服務領域的擴張,標誌著該公司從歷史上專注於直接從遊戲和社交網絡中購買虛擬物品的消費者身上賺錢的重大轉變。而這種轉變主要是基於用戶增長放緩和遊戲業務的不確定性,進而從消費者那裡獲得收入已不足以維持強勁收入增長的現狀。
上個月,馬化騰在香港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現在,騰訊正試圖利用下一波“工業互聯網”。“ 網民數量的快速增長已經走到了盡頭。 ”馬化騰表示,騰訊發展的下一階段包括許多企業客戶利用該公司的技術和龐大的用戶基礎。
此外,他還在不久前的財報發布會上表示,新設CSIG(雲與智慧事業群),是930組織架構重整以來最重要的一個大變化。縱觀整個社會,正迎來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變的一個大風口。
而騰訊發力雲業務,“目標並不是簡單一個雲收入和介入”,而為這個大浪潮做積極準備,迎接互聯網的新階段。但其實在這BAT三大巨頭中,騰訊雲起步並不算早,不過,好在,騰訊雲趕上了一個好時機,就是企業數字化轉型。
根據Synergy Research 發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全球雲基礎服務廠商市場份額報告,騰訊雲中國市場收入增速達104.7%,在頭部廠商中增速第一。
在市場份額上,2018年Q4,騰訊雲也表現出了上升趨勢。其中,在亞太市場,騰訊雲佔比5.8%,超越Google的4.7%,位列第四。
在全球市場,騰訊雲佔比5.4%,同樣超越了Google的4.3%,位列第四,前三名分別是AWS、阿里巴巴和微軟;而在中國市場,騰訊雲佔比16.5%,位列第二;收入環比增速34.3%,也是所有42個廠商中增速最快的。
在海外市場,過去一年,騰訊雲在印度、日本、泰國、俄羅斯等地的數據中心相繼開服,也成了目前海外佈局速度最快的雲服務商,分佈區域最廣的雲服務商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騰訊雲在全球的服務器數量超過100萬台,存儲數據規模達到1024+PB,超1300+個加速節點,帶寬儲備達100T,支持千萬級用戶並發。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騰訊雲能快速發展,是因為其具備了成為全球雲服務商必備的三大核心能力:在全球關鍵地區運營本地業務的能力、規模化運營能力以及可提供多產品選擇以應對業務挑戰的能力,並贏得了客戶的信任。
現在來看,雖然騰訊雲正在快速增長,但規模遠遠小於阿里巴巴雲。
研究公司Canalys的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佔據了中國公共雲市場47%的份額,而第二大雲計算運營商騰訊則佔據了15%的份額。騰訊雲服務的收入去年增長了一倍多,但只佔總收入的不到3%。
與此同時,Canalys分析師Daniel Liu表示:“在雲服務領域,騰訊遠遠落後於阿里巴巴。”劉明康說,為了獲得市場份額,騰訊將不得不繼續增加投資,建設更多的數據中心,不斷升級技術,同時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吸引新客戶。
部分在CSIG工作的騰訊員工表示,公司目前仍在研究如何建立更強大的企業銷售團隊,並了解不同行業的客戶需要什麼。員工們表示,向銀行、汽車製造商和超市等不同客戶銷售技術服務,需要的專業知識與騰訊開發消費應用程序的傳統優勢不同。
無疑,面對當下的情況,湯道生即CSIG的負責人,將擔負更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