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像火星的地方尋找微生物:火星生命有希望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研究顯示,在尋找火星生命的嘗試中,利用漫遊車鑽取火星亞表面的土壤樣品或許將是十分合理的策略。

位於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既寒冷又乾燥,經常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在阿塔卡馬沙漠進行試驗的漫遊車配備了鑽孔和取樣裝置,可以鑽取乾燥地表下深達80厘米處的物質。
位於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既寒冷又乾燥,經常成為火星的“替身”。近日,科學家在這裡進行了一次試驗,從自動漫遊車鑽取的亞表層土壤中發現了微生物生命。“我們展示了機器人漫遊車可以在地球上最像火星的環境中獲取亞表層土壤,”研究作者之一、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的斯蒂芬(Stephen Pointing)在聲明中說,“這十分重要,因為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火星上任何生命形式都只能出現在表面以下,從而避開惡劣的表面環境條件,如高劑量的輻射、低溫和缺水,這些都使生命不大可能存在。”
在阿塔卡馬沙漠進行試驗的漫遊車配備了鑽孔和取樣裝置,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資助,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設計。該漫遊車系統可以鑽取乾燥地表下深達80厘米處的物質。
斯蒂芬和同事們操作漫遊車完成了鑽取任務,並將其採集的樣品與手工採集的樣品進行比較。DNA測序顯示,這兩種方法獲得了相似的結果。“我們發現了適應高鹽條件的微生物,在火星亞表層土壤中有可能會出現類似的生命,”斯蒂芬說,“這些微生物與此前已知出現在沙漠表層的微生物有很大不同。”
研究團隊還發現這些微生物的分佈十分零散。這並不出奇,因為阿塔卡馬沙漠中很難獲得水分和養分。
“這些結果證實了一個基本的生態規律,即在地球上最極端的棲息地中,微生物生命的分佈是零散的,這暗示著其他行星在歷史上,或者現在的生命也可能零散分佈,”研究作者、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的金·沃倫-羅德斯(Kim Warren-Rhodes)和娜塔莉·卡布羅(Nathalie Cabrol)在聲明中說,“儘管這會讓探測更具挑戰性,但我們的研究結果提供了指導火星生命探索的可能路標,證明通過智能機器人搜索和採樣的策略探測火星生命是可能的。”
這一策略可能很快就將付諸實踐。NASA的“火星2020探測車”任務,以及歐洲航天局(E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合作的“火星探測計劃”(ExoMars)都計劃在下個十年的中段將探測車送到火星表面,並在2021年初著陸後開始搜尋火星古代生命留下的痕跡。
NASA的火星2020探測車將鑽取近亞表層的土壤樣品,其中一些將保存起來,以備未來回到地球之後進行研究。“火星探測計劃”的漫遊車於近期被命名為“羅莎琳·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號,它將探測火星表面以下2米深處的微生物跡象。
這項新研究的詳細內容髮表在2月28日的《微生物學前沿》(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雜誌上。(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