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細胞不一樣!科學家找到男女大腦天生差別重要線索
每一個與男/女朋友發生過溝通困難(俗稱吵架)的人恐怕都忍不住嘆過,男女的腦迴路差別太大了!神經科學家證實,男性和女性確實有大腦的性別差異(儘管這種差異可能與你原先想得併不一樣)。
大腦的性別差異早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就已出現。最近,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員找到了發育過程中大腦性別差異的一個重要來源。他們發現,控制情緒和社交行為的關鍵腦區受到雄性激素的影響,導致雄性新生腦細胞數量更少,進而使兩性在行為上具有一些與生俱來的差別——例如,雄性更加好鬥。這項研究發表於權威學術期刊《Neuron》最新一期。
“我們知道,人類從妊娠中期開始、囓齒類動物從妊娠後期開始產生雄激素睾酮,這會讓大腦出現性別差別。但我們更想知道,激素究竟是如何產生這種影響的。”多年致力於研究男女大腦差異的Margaret M。McCarthy教授說。
研究人員觀察到,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在出生時杏仁核這個腦區的細胞就有差別。雄性小鼠的杏仁核中新生細胞更少;與此同時,一類叫作小膠質細胞(microglia)的細胞比例更大。作為腦中的先天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在雄性小鼠腦中主動吞噬了更多的新生細胞。相比之下,正常雌性小鼠的杏仁核中,新生的細胞沒有受到影響,順利分化為星形膠質細胞。
▲在小鼠大腦切片上顯示的杏仁核區域(虛線部位)。儘管這個腦區很小,它對情緒和社交行為非常重要(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當研究人員讓剛出生的雌性小鼠補充雄性激素,發現它們的杏仁核發生了“男性化”的變化,新生細胞的數量和小膠質細胞的比例會變得和雄性小鼠一樣。
有意思的是,這些出生時接受睾酮的雌性小鼠長到了喜歡玩耍的年紀(出生27天)時,社交行為也變得男性化,像雄性小鼠那樣偏好打鬥。
▲雌性小鼠出生時補充睾酮,長大後社交行為男性化,更愛打鬥(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相反的,當研究人員給雄性小鼠的腦中註射抗體,特異性地在杏仁核阻斷小膠質細胞的吞噬作用,不僅新生細胞得到了保護,這些雄性小鼠的社交行為也隨之變化:到了躁動的年紀變得沒那麼愛打鬧,而是與普通雌性小鼠一樣“文靜”。
除此之外,McCarthy教授與其同事還發現,腦中免疫細胞之所以被雄性激素激活是通過大腦中內源性大麻素受體的信號。正因為大麻素對免疫細胞的激活與消除新生細胞有關,這項研究的結果也告訴我們,如果孕期吸食大麻,胎兒的大腦發育可能會受到類似的影響,並且不同性別的胎兒或許有不同的影響。
儘管兩性在身體和大腦上確實存在普遍性的差異,但有必要強調的是,我們並不能就此得出男性必然好鬥或諸如此類的刻板結論,因為無論男女,群體內始終存在個體的差異,而個體的多樣化往往比男女群體之間的統計差異更大。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