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神星近地表水或存在近千萬年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一項新研究表明,在不太久遠的過去,矮行星穀神星上某些接近地表的地方曾擁有水,且持續時間長達近千萬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行星科學家茱莉亞⋅卡斯蒂落-羅格斯領導的團隊,詳細分析了NASA“黎明”號探測器對穀神星上的奧刻瑞斯隕石坑(Occator Crater)的觀測數據,得出了上述結論。
從2015年3月到2018年10月,“黎明”號一直在穀神星軌道上對其進行觀測,直至燃料用盡。
奧刻瑞斯隕石坑寬約92公里,觀測發現其上存在明顯的亮斑。“黎明”號團隊成員認定,這些亮斑是鹹水汽化進入太空時留下的鹽分。
他們推測,這些水最初可能是地下冰,在大約2000萬年前,這些冰由於造成該隕石坑的撞擊產生的熱而融化。一旦液化,其中一些水通過裂縫流到地表並消散。研究人員稱,這種昇華發生於400萬年前——這是奧刻瑞斯隕石坑上最年輕沉積物的表觀年齡。
那麼,2000萬年前與400萬年前之間的這1600萬年之中,發生了什麼呢!?
卡斯蒂落-羅格斯說:“液體很難長時間存在於接近地表的位置。”事實上,此前研究估計,“冰岩漿”只能讓液體在奧刻瑞斯隕石坑附近的近地表下保留僅40萬年左右。
卡斯蒂落-羅格斯團隊的建模工作表明,奧刻瑞斯隕石坑的近地表下含有絕緣材料,這可能使液體保存了約1000萬年。
“黎明”號探測器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圍繞矮行星軌道運行的探測器,也是第一個圍繞地球—月球系統之外的兩顆天體運行的探測器。“黎明”號主要對穀神星和灶神星(Vesta)進行了探測,這兩顆矮行星是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的最大的兩個天體,被認為是太陽系早期行星形成時期的遺留物,“黎明”號任務旨在幫助揭示這個神秘而遙遠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