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恆星“超級殘骸”首次現形寬度約400光年有助研究超新星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7日報導,英國和美國科學家發現了首個證據,顯示一塊巨大殘餘物圍繞著一顆正在爆炸的恆星。他們在《自然》雜誌撰文稱,這項研究有助於進一步揭示Ia型超新星的真實面目,進而更好地洞悉宇宙的膨脹和增長。
當一顆白矮星(已死恆星的內核)位於與另一顆恆星比較接近的軌道時,會從這顆恆星汲取氣體。這些氣體會變熱並壓縮,使白矮星最終爆炸產生一顆新星。爆炸導致恆星變亮百萬倍,並以每秒數千英里的速度噴射出物質,這些物質就形成了圍繞這顆新星的殘骸(殼)。
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的艾倫·沙特和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的馬修·達恩利領導的天體物理學家團隊,一直在對仙女座星系附近的新星“M31N 2008-12a”進行研究。沙特說:“M31N 2008-12a每10年爆發一次,目前已定期爆發數百萬年,這些頻繁的噴發在其周圍留下了一塊’超級殘骸’,寬度約400光年。”
他們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等,確定了這塊超級殘骸的化學成分,並確認其與M31N 2008-12a有關。他們認為這一新星和殘骸可能與Ia型超新星有關。
Ia型超新星是宇宙中最強大、最明亮的天體之一。當白矮星超過其最大允許質量時,會作為Ia型超新星爆發。理論模型表明,被大型殘餘物環繞的經歷頻繁爆炸的新星必須擁有接近其質量極限的大型白矮星,這剛好與M31N 2008-12a的情況吻合。
沙特說:“Ia型超新星是了解整個宇宙如何膨脹和增長的關鍵部分。實際上,它們是測量桿,讓我們可以繪製出可見宇宙的地圖,但我們並不完全了解它們的來源。”
沙特團隊希望進一步釐清在M31N 2008-12a中觀察到的情況是否很罕見。他們稱,在其它新星周圍發現額外的大型殘餘物,將有助於識別出正經歷重複噴發的系統,並幫助確定有多少Ia型超新星及其形成、出現的頻率,以及它們與M31N 2008-12a這樣的新星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