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EMUI 負責人談Link Turbo 技術:其他廠商抄不來
2018 年,華為(以及旗下的榮耀)在智能手機的技術層面有很多的進展,硬件方面比如說麒麟980 處理器,而軟件層面則是基於手機操作系統EMUI 的各種Turbo,比如說非常嚇人的GPU Turbo、後來在榮耀Note 10 上亮相的CPU Turbo。而在12 月,華為又在手機網絡通信層面推出一項新技術,命名為Link Turbo。
Link Turbo 的兩大核心要素
Link Turbo 的全稱是Link Turbo 全網絡聚合加速技術;簡單來說,它能夠在手機上實現對WLAN 和4G 網絡的複合利用,從而提升手機的上網體驗,不僅在速度上變得更快,同時也在網絡切換、實時性方面有很多的提升——這也是擊中了用戶在手機上網時的痛點。
根據華為方面給出的數據,在理想網絡環境下,以Speedtest 為網速測試工具,採用了Link Turbo 技術的榮耀V20 比在單4G 網絡下提升71%,比在單WLAN 網絡下提升135%。在實際的應用場景中,與其他手機相比,採用Link Turbo 的榮耀V20 在愛奇藝下載一集電視劇的速度提升了41%。
從技術上來說,Link Turbo 的實現有兩個核心要素:底層網絡協議和算法優化。
從底層協議的角度,有著深厚的通信技術功底的華為做了很多原創性的努力。比如,TCP協議面向的是非實時應用,UDP協議面向實時應用,這兩種協議覆蓋了幾乎所有的互聯網業務,隨著對戰遊戲、音通信等應用的普及,UDP顯得更加重要;因此,華為打造了基於終端的UDP傳輸技術,並且針對TCP的傳輸聚合進行優化,由此構成了Link Turbo網絡聚合功能。
華為在該領域申請了21 項專利,尤其是在UDP 協議方面,華為設計並定義了一下全新協議MP-UDP,並在終端行業首次應用,填補了MP-TCP 無法滿足對戰類游戲等實時應用的多路徑傳輸空白。
而從算法優化的角度,華為則通過對用戶的App 使用情況的調查,從業務類型、用戶偏好、接入類型三個層面進行感知並構建模型,由此進行指揮決策(包括選協議、定算法、設參數、調資源等),完成了所謂的“核心智慧算法”。
Link Turbo 雖然用到了華為的很多在通信方面的核心技術,但是要想實現對消費者的影響,還需要應用廠商、網絡服務提供商的支持,所以本質上這是一個生態,需要端雲協同來實現。實際上,在Link Turbo 公佈之前,華為方面在2018 年6 月就開始尋求相關應用廠商的合作。
截至目前,加入到Link Turbo 行列的應用包括愛奇藝(北京地區)、崩壞3、鬥魚(北上廣深地區)、映客直播、華為雲電腦和網速科技等。而從終端的角度,Link Tubro 在2019 年1 月在榮耀V20 上通過HOTA 的升級進行支持,後續會到達更多的華為(包括榮耀)手機。
另外,王成錄還表示,華為願意針對App廠商、網絡及雲服務提供商以及CDN廠商開放這項技術能力。
當然,考慮到用戶對手機流量問題的擔憂,王成錄表示Link Turbo 功能是默認關閉的,需要用戶在手機設置的相關界面手動打開,而用戶還可以針對單個應用設置開啟或者關閉。
王成錄:別的廠商沒法抄
Link Turbo 毫無疑問是一項需要技術功底的功能;不過,王成錄表示,其實,Link Turbo 背後的技術並不是近兩年採用的,而華為之所以在現在推出這項技術,是考慮到如今的4G 流量資費越來越便宜(尤其是日租卡的出現),用戶的應用場景對網絡實時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才推動了Link Turbo 的推出。
針對5G 時代Link Turbo 何去何從的問題,王成錄表示,首先,Link Turbo 的底層技術是系統級協議,未來蜂窩網絡升級到5G,這一技術依然可以發揮作用。同時,在5G 時代,雖然網絡狀況會變好,但是用戶需求會隨之對網絡產生更高的要求,因此這項技術依然會發揮它的作用。
不過,在對華為EMUI 底層技術進行肯定的同時,王成錄也坦承,華為EMUI 在更加接近消費者的視覺、交互、反饋等層面做得還不夠好,尤其是與蘋果相比。他表示,其實人機交互是一項需要理論研究來支撐的一門科學,國內研究機構在這方面參與的還不多,而華為也在與歐洲的一些架構聯合進行相關研究,預計會在明年的EMUI 10 上有所體現。
另外,王成錄還透露,EMUI 未來會有更多的設計師參與其中,並且在手機使用無障礙方面也會有相關的動作。
最後,在如何看來其他廠商跟風追隨華為的各類Turbo 技術,王成錄表示:
基於國內的行業環境,華為無法左右其他廠商的做法。不過,Link Turbo 是一項建立在深厚通信技術功底之上的功能,其他的廠商也許可以採用類似的名字,但是在具體的應用上很難實現同樣的網絡表現,這也是華為的優勢所在。